对于家有0-3岁婴幼儿的家长来说,带娃这件事满是甜蜜,却也伴随着沉重的负担与现实困境。当“谁来带娃”成为年轻父母们无法回避的生活必答题时,我们不禁思考:家门口的幼儿园能否成为托育的新选择?今年,山东出台《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我们特别邀请到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王敏,共同探讨托幼一体化的相关话题。



日照市民贾秋玲是一位幸福的二孩妈妈,她的两个孩子目前都在日照岚山头街道中心幼儿园就读,老大在小班,老二在托班。作为职场妈妈,贾秋玲每天早晨都能在上班途中顺路将两个孩子一起送到幼儿园,这让她在繁忙的工作与育儿之间找到了难得的平衡点。“这里的托班配备了两教一保的专业教师团队,对孩子照料很细心,孩子很愿意来,我们也很放心、很满意。”贾秋玲说,“这确实解决了我们这些朝九晚五职场人的带娃难题。”


据统计,全国现有约3000万3岁以下婴幼儿,其中超过三成家庭有入托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不足8%。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共有幼儿园1.97万所,在园幼儿数量为254万人,部分幼儿园面临学位空置问题。这种供需矛盾如何破解?山东给出的答案是: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

2025年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中明确提出:在满足3-6岁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仍有空余单独活动用房的幼儿园,要坚持应招尽招原则,招收2-3岁幼儿入园。文件出台后,各地幼儿园积极响应,纷纷尝试托幼一体化的新探索。


作为历城区打造的托幼一体化示范点,钢城第一幼儿园现有托位158个,设托大班和混合班,其中托大班招收2至3岁幼儿,混合班招收1.5岁至3岁幼儿。该园从“更精美、更柔软、更好玩”的理念出发,对托育教室进行了全方位、视觉化的改造。所有家具都采用圆角软包处理,定制了符合婴幼儿身高的小桌椅、区域柜等,并划分了学习、游戏、休息、阅读等更多元化的空间。


东营市垦利区康居幼儿园教育集团现有教学班18个,教师66名。今年该幼教集团将增设两个托班,每班设置20个标准托位,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该园计划将一楼的一间教室改造成托班教室,对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专为托班设计洗手台和卫生间等,力求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


王敏教授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2024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也纳入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很明显,这个政策能够很好地缓解当前入托难的现实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家长的托育需求非常旺盛,而幼儿园刚好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资源闲置,未来有望实现供需的良好匹配。


然而,为什么现在很少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呢?王敏教授分析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托育机构布局不合理,距离远导致家长送托有畏难情绪;二是当前托育主要集中在民办幼儿园和一些民营机构,缺少公办背景让家长有所顾虑;三是收费问题,当前托育收费标准较高,即便能负担得起的家长也会担心教育服务质量是否与收费匹配。


如何让家长们既“托得上”又能“托得起”?《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要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经费保障体系,通过专项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杠杆提升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以济南市历城区钢城第一幼儿园为例,其托育班收费标准严格参照公办普惠标准,较市场机构降低约40%。


日照市也出台政策,符合条件的普惠性幼儿园每开设一个托班,市级财政给予2万元开办补助,托育示范幼儿园给予5万元奖励,对公办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710元的托位补助。日照市岚山区岚贝实验幼儿园托班每生每月只收720元,在这类公办园入托还可享受育儿补贴,二孩每人每月可以领300元,三孩可以领600元。此外,日照还创新建立农村公益性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目前,全市设立托班的幼儿园占比已达55%,有效满足了家长对普惠优质托育服务的需求。



幼儿园开设托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王敏教授总结了三点——

首先是布局优势,幼儿园在每个小区都有分布,家长送托方便;其次是价格优势,公办托班收费更加亲民;第三是改造优势,3-6岁和0-3岁幼儿在生活照看和环境需求上较为接近,改造投入相对较小。


然而,幼儿园办托育也面临诸多挑战。王敏教授强调要“软硬兼施”做好相应改变:硬件上要改造适合2-3岁幼儿的洗手台、餐具等设施;软件上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比如有些2岁幼儿可能还需要使用纸尿裤,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专业的照护能力。此外,还需要在课程建设上进行优化,开发适合低龄幼儿的教学内容。



为确保托育质量,山东省在《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中特别提出,要加大师资队伍配备,开展科学保教服务,持续加强专业建设。文件对托育人才培养进行了职前职后一体化考虑,从学历教育、专业培训、教科研三个方面系统规划了托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高校、职业院校和幼儿园在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


在济南市历城区钢城第一幼儿园内,小托班的2-3岁孩子们正活力满满地开展活动。园方为该班精心配备了两名专任教师与一名保育员,所有的老师都是双证上岗。在课程设置方面,该园紧密贴合托育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与成长需要,设计出互动游戏、感统训练、趣味认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等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东营市垦利区康居幼儿园教育集团则及时开展托育工作专题培训活动,内容涵盖婴幼儿心理发展、日常照护技巧、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家园共育等多个方面,帮助幼师提升我们的托育服务质量,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关于如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王敏教授建议:可以加强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开设托育课程资源平台,建立托育课程资源库;在高校继续增设托育专业,或在现有课程中增加托育内容;建立托育人才培训基地,在国际之间建立托育教师的共享机制,实现教师流动。


王敏教授充满信心地表示,如果真的能把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幼儿园办托育、多元形式办托育,将很好地解决低龄幼儿入托难的问题,期待所有需要托育服务的宝宝们,能够在全社会的共同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从“托得上”到“托得起”再到“托得好”,山东省在托育服务领域的这一创新举措展现出坚定的决心。通过科学规划托位供给、完善经费分担机制、强化专业人才培育等系统举措,既缓解了家庭育儿成本压力,又保障了婴幼儿照护质量。特别是20人小班制、弹性师幼比和家长轮值陪护等创新机制,处处体现着对孩子的用心,为全国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期待这样的创新探索能让更多家庭受益,也让“放心托育”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