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学习古人法帖的老师,对于唐太宗痴迷“王书”之事,必然熟悉,据史册记载,他耗费重金,收购民间的王羲之作品,请褚遂良一一鉴定,同时派人编撰《圣教序》、《十七帖》,拿到《兰亭序》真迹。
全国推广这些作品,创作“王书”制霸的盛景,为其夺得“书圣”称号,当然唐太宗钟爱“王字”,不仅限于观赏,他还日日临摹,参悟其中的笔法和意韵。
分析传世的《温泉铭》,行笔畅意自如、舒展灵动,确有几分王羲之的风姿,可是论就笔法,唐太宗的字迹,并未展现“王书”质感,以及核心精髓。
除了唐太宗,整个书法界1000多年,掌握这一笔法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唯有智永、虞世南、张旭等名家,宋朝之后,因真迹失传,古法衰微,更是无人参透,但是日本一位“天才”,竟然真正学会,达到唐人水平。
此人就是贯名海屋,当年日本“遣唐使”来朝,四处求教,买回诸多的名帖和真迹,由此正统“二王”笔法,传至日本书坛,并且那些真迹,得到妥善的保存,递藏完好,字字清晰无损。
江户和明治时期,他们得见真迹,实力崛起,领会用笔细节,眼界和水平,自然高过同时代的元明清书家,贯名海屋就是如此,只盯着晋唐法帖,钻研“二王”笔法,不受其他风格的侵扰。
因此他一下笔,意韵和格调,直接达到晋唐水准,笔笔坚守中锋,不断衄错、绞转,气力和妙趣兼具,把唐太宗没参透的秘法,充分掌握个透,欣赏他的亲笔墨迹——《白玉井铭》,米芾见了都要叹服。
行笔顺应字势,不断衄错调锋,时而侧锋写尽俊逸,时而藏锋沉淀质感,无论如何变幻,最终皆回中锋,呈现中庸之韵,可谓把王羲之笔法,尽数还原到纸面,没有丝毫的删减,这种强悍实力,哪怕唐代书家,也极少有人做到。
目前《白玉井铭》的真迹尚存,精善的细节保留,相比国内拓本,此帖更适合我们临摹,掌握精确、完善的“二王”笔法,写出书法艺术的生动性,之后顺藤摸瓜,临摹国内名作拓本,也能得心应手。
而今,我们对贯名海屋《白玉井铭》,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