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网报道,最近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抵达北京展开访问。本以为此次访问能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转机,然而事与愿违,中美双方终究未能谈拢。



史蒂夫·戴恩斯(资料图)

戴恩斯在共和党内颇具影响力,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他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履历,还曾在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企业驻华高管的身份,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工作长达6年之久,对中国事务尤其是经贸领域较为熟悉。在此次访华前,戴恩斯于15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特朗普会面,商讨相关事宜,可见其访华受到美方高度重视。美国驻华大使馆也在20日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发布了戴恩斯抵达的消息,并配发了他与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武安妮的合影,进一步凸显此次访问的特殊意义。

在会谈中,戴恩斯提及了所谓“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从美方视角出发,他们认为这一不平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实际上,这一观点存在诸多片面之处。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根源是多方面的。从其国内经济结构来看,产业结构调整致使大量制造业外迁,国内储蓄率长期偏低,民众过度依赖消费,内部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

同时,美国长期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实施管制,限制自身优势产品对华输出,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贸易失衡的表象。戴恩斯重提这一话题,更多是为美国国内部分利益集团服务,企图通过政治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规则、市场开放等方面做出单方面让步,满足美国一些势力不合理的利益诉求。



史蒂夫·戴恩斯(资料图)

在芬太尼问题上,戴恩斯的指责更是毫无根据。中国在芬太尼类物质管控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19年,中国就领先于联合国相关规定三年,率先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此后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全力打击芬太尼类物质的非法生产、走私等行为。反观美国,自身在药品监管体系上存在巨大漏洞,医疗体系过度商业化,导致处方药滥用现象极为严重,这才是芬太尼流入美国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

美国将矛头指向中国,戴恩斯甚至把芬太尼问题与关税挂钩,试图以关税为威胁,迫使中国在毒品管控上做出超出国际责任范畴的“额外贡献”,这种做法完全是“甩锅”行为,目的是转移国内民众对政府在毒品泛滥问题上治理不力的注意力,同时在贸易谈判及其他双边事务中获取更多筹码。

就在戴恩斯回国后不久,中方迅速亮出“王炸”——发布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这一规定全文共22条,涵盖了完善反制措施、细化反制程序、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措施执行等多个重要方面。从完善反制措施来看,明确了反外国制裁法中查封、扣押、冻结的“其他各类财产”的具体范畴,包括现金、票据、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多种财产和财产权利;清晰界定了禁止或者限制进行的“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涉及教育、科技、经贸等多个领域;详细说明“其他必要措施”,包括禁止或限制相关进出口活动、境内投资、数据提供等。

在反制程序方面,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实施反制过程中有权开展相应调查和对外磋商,反制决定需明确适用对象、具体措施、施行日期等,并通过官方网站等途径发布并及时更新。部门协同上,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承担反外国制裁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在措施执行上,对不依法执行反制措施的,有关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同时规定被采取反制措施的组织、个人在改正行为、消除后果后,可申请暂停、变更或取消反制措施。



史蒂夫·戴恩斯(资料图)

中方这一举动意义深远。近年来,美国频繁对中国进行无理制裁和打压,严重损害中国的利益。此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时有了更完善、更有力的法律依据,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反制。这不仅为国内企业抵御美国无理制裁筑牢了坚实的壁垒,有效保障民众切身利益,还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了中国反对霸权、维护公平正义的大国担当。未来,美国那些试图借制裁施压的势力,必将在这一规定的反制下,真切体会到损人之举终会反噬自身。在中美关系的博弈中,中国以法律为“武器”,将继续坚定地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稳定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劲正能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