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民国那个动荡不安、局势诡谲的岁月,上海滩犹如一幅宏大的戏幕,杜月笙无疑是其中最为夺目的主演之一。


他自街头巷尾摸爬滚打的底层混混起家,凭借过人的胆略与令人称奇的交际手腕,一路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上海滩建立起庞大的黑帮帝国,被众人敬畏地称为“上海皇帝”。


杜月笙在事业上如鱼得水,情感历程也同样绚烂多彩。他一生中迎娶了五位貌若天仙的夫人,这五位佳人各有千秋,有的温柔端庄,有的亮丽夺目,有的才华横溢。借助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让我们一起踏入这五位传奇女士的生活画卷。


沈月英,这位籍贯江苏苏州的佳人,骨子里透着江南水乡的柔婉与聪颖。早年时光,她的家族在哈尔滨商界耕耘,无奈世事无常,商海翻船,父亲不幸在外地离世,迫使她随母亲重返上海,从此,她的人生轨迹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杜月笙仅是黄金荣宅邸中一名初露锋芒的青年,沈月英则是黄金荣之妻林桂生身旁的梳头侍女。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杜月笙被沈月英的清丽脱俗与温柔性情深深打动。

经由黄金荣夫妇的撮合,1915年间,杜月笙与沈月英携手步入婚姻殿堂。这场婚礼虽非极致奢华,却也洋溢着欢声笑语,满载着温情与憧憬。婚后,沈月英全身心投入家庭,把家里的一切管理得秩序井然。


然而,沈月英始终未能为杜家诞下子嗣,这成了她内心深处一道难以启齿的伤痕。为了承继杜家的血脉,夫妇俩领养了一个男孩,命名为杜维藩。尽管杜维藩非亲生骨肉,杜月笙却待他如同己出,宠爱不已。

杜月笙在上海滩的权势日益显赫之时,周遭环绕的女性日益增多,他陆续纳了几房姨太太,这让沈月英深感被忽视。为消解内心的忧郁,她沉溺于鸦片之中,日复一日,在烟雾弥漫的世界里迷失,身体与精神状况皆日渐衰弱。


沈月英在孤寂之时,心中念起了往昔的表哥,旧情悄然复苏,二人于是暗中重续前缘。但秘密终难长久,他们的行迹最终还是被杜月笙察觉了。

杜月笙怒不可遏,对于背叛之事他绝不姑息,盛怒之下,他下令废去了表哥的双腿,同时将沈月英软禁于杜家老宅之中,这一囚便是漫长的十年岁月。


直至长子杜维藩成婚之际,沈月英才得以短暂获释,参与完婚礼庆典,随即又被遣返囚禁之地。

1946年,沈月英在上海与世长辞,走完了她波折重重、满含辛酸的一生。回溯沈月英的岁月,她和杜月笙之间曾有过的爱情,美好且真诚,可终究沦为了一出悲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倘若沈月英之美宛若江南水乡的清丽脱俗,那么陈帼英则展现出别样韵味,她是闪耀于上海滩歌舞盛世中的璀璨星辰。


在那个灯火辉煌、奢靡浮华的夜晚,杜月笙应朋友之邀,步入了上海滩最为喧嚣的歌舞场所。舞台上,陈帼英身着一袭绚烂的舞裙,正轻盈地跳着舞。


杜月笙的视线刹那间被陈帼英牢牢锁定,周遭一切仿佛都黯然失色,自此以后,杜月笙频繁造访这家歌舞之地,只为能再度捕捉到陈帼英的一抹风采。

陈帼英在遇见杜月笙后,觅得了转变命运的曙光,同时,杜月笙亦被陈帼英那份与众不同的韵味深深打动,于是决定迎娶这位风姿绰约的舞娘进门,不久,陈帼英便成了杜月笙的第二位夫人。


结婚后,陈帼英为杜月笙孕育了三个儿子,她既在日常生活里悉心照料杜月笙,又在事业上为他鼎力相助。然而,岁月流转,杜月笙的风流韵事令陈帼英深感心痛与绝望,往昔的温馨与深情渐渐被争执与疏离所替代。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陈帼英与杜月笙间的关系逐渐恶化。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执,陈帼英痛下决心,要逃离这个令她心碎之所。于是,她携两子之手,坚定地重返上海,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孙佩豪源自苏州的一个显赫苏剧家族,身为苏剧名伶筱桂荪的外甥女,家境富饶,自童年起,她便在苏剧的文化浸润中茁壮成长。


一回,杜月笙无意间聆赏到孙佩豪的吟唱,那动人嗓音刹那触动了他的心扉。自此,他频频前往欣赏孙佩豪的演出,每逢孙佩豪登台献艺,杜月笙的视线总是不离其左右,满目皆是赞赏与倾慕之情。


杜月笙为了赢得孙佩豪的心,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他频繁派遣手下给孙佩豪奉上诸多珍稀礼品,并且总会在演出帷幕落下后,亲身前往后台探望她,对她呵护有加。在杜月笙如此热烈的攻势之下,青春年华的孙佩豪慢慢被他的真心与坚持所触动。


在16岁的青春年华,孙佩豪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杜月笙的三夫人。婚后岁月里,她为杜家添了两位公子,杜维屏与杜维亲。但杜公馆内的生活远非她初时所想的那般简单,大夫人沈月英与二夫人陈帼英,因心生嫉妒于她的受宠,时常携手对她施加刁难。


更令她心寒的是,杜月笙对她所孕育的两个孩子同样漠不关心。1948年间,蒋经国以投机取巧之名,将杜月笙之子杜维屏缉拿归案。面对此境,杜月笙周遭的“智囊”们急忙出谋划策,欲图营救,而杜月笙却表现得波澜不惊,淡淡地言道无需急于搭救,应先顺从蒋经国的调查。

杜维屏无端遭受了六个月的囚禁,期间饱尝苦楚,而杜月笙眼见爱子受难,表面上似乎漠不关心,实则暗中斡旋,最终使得杜维屏得以洗清罪名,重获自由。


此事令孙佩豪彻底洞悉了杜月笙的真实嘴脸,她感到自己在杜公馆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既无尊严可言,也无地位可立。


因此,她果断地携子远赴英国,翻开生活新篇章。岁月流转,孙佩豪最终在美国安然离世,为她的流浪岁月画上了句号。


姚玉兰诞生在一个京剧氛围深厚的家庭,其父为京剧老生筱兰英,其母乃梆子青衣姚长海。得益于这样的艺术环境,她自小便与京剧紧密相连。六岁之时,姚玉兰即以孩童演员的身份踏上舞台,一展其出众的艺术禀赋,唱响了京剧的旋律。


1929年,姚玉兰偕同母亲筱兰英及妹妹姚玉英抵达上海献艺。那时的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与文化重镇,亦是京剧艺术的璀璨舞台,她们的表演博得了大批观众的瞩目,其中不乏京剧爱好者杜月笙的身影。


杜月笙是个不折不扣的戏曲爱好者,每逢周末,他几乎都会前往观赏京剧,某次,在黄金荣经营的黄金剧院内,杜月笙目睹了姚玉兰的精湛表演,她的才艺与风采令杜月笙为之倾倒,随后,他便对姚玉兰展开了积极的追求攻势。


为博取佳人心许,杜月笙频繁光顾戏院,每场必至,且不忘献上各式珍稀礼品与鲜花。


他凭借在上海滩的影响力,给予姚玉兰的演艺生涯诸多扶持,诚邀各界知名人士捧场她的表演,并为她妥善处理了诸多舞台上的难题。

然而,筱兰英,即姚玉兰的母亲,对这段姻缘心怀忧虑。她清楚杜月笙背景复杂且名声在外,风流多情,忧虑女儿嫁入后会遭遇不公,故而不愿让女儿步入妾室的命运。


尽管筱兰英表达了反对意见,杜月笙却并未退缩,他向筱兰英袒露了自己的诚挚情感、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他能给予姚玉兰的诸多益处。

筱兰英的心意渐渐缓和,终于开出了两个要求:一来杜月笙需依礼正式迎娶,动用八抬大轿彰显诚意;二来姚玉兰入门杜家后,需独居别院,不与其余妻妾共处。杜月笙闻言,当即爽快地应承了这些条件。


1929年,按照先前的约定,杜月笙迎娶了姚玉兰为妻,使她成为了杜家的第四位姨太太。婚后,杜月笙对姚玉兰倍加宠爱,尽力满足她的所有愿望。

杜公馆内曾居住着三位姨太太,姚玉兰的加入扰动了既有的宁静,招致了其他姨太太的艳羡与排挤。姚玉兰明白,争执与对立只会加剧事态的恶化,故而以宽容温婉的姿态去面对这一切。


当其他姨太太遭遇困境时,她亦会伸出援手,时间一长,渐渐赢得了仆人们的敬重与好感,从而也提升了自己在杜公馆的地位。

姚玉兰与杜月笙情深意重,她为杜月笙诞育了两子两女,即杜维善、杜维嵩、杜美如与杜美霞。子女们的到来,让杜月笙对姚玉兰的爱护与珍视更添几分。


孟小冬,源自京剧名门望族,其祖父孟七乃清同光年间著名的红净伶人,而她的父亲、伯父及叔父亦皆是京剧界的行家。在这样深厚艺术底蕴的浸润下,她自五岁起便踏入了学艺之路,七岁那年已初登戏台,十二岁在无锡正式挂名演出,并迅速声名鹊起。


杜月笙在多年前便已对孟小冬心生倾慕。早先,他陪同黄金荣观剧时,孟小冬的精湛演技瞬间俘获了杜月笙的心,使其一跃成为她的忠实观众。自此以后,孟小冬的每场演出,都必定能见到杜月笙的身影。


经由杜月笙四姨太姚玉兰的撮合,孟小冬与杜月笙的关系日渐亲厚。姚玉兰,作为孟小冬的义结金兰,洞悉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深情厚意,内心期盼孟小冬能觅得一位真心相待的伴侣。在姚玉兰的不懈促成下,孟小冬与杜月笙最终携手相伴。


1949年,杜月笙携家人逃难至香港,孟小冬紧随其步伐。在香港的日子里,孟小冬全心全意照料着疾病缠身的杜月笙,而他的健康状况却日渐衰弱。


杜月笙在孟小冬的悉心陪伴与照料下,体会到了家的温馨与幸福。1950年之际,62岁的他不顾家人的阻挠,毅然决定与孟小冬共结连理。尽管婚礼朴素无华,却洋溢着满满的温情与动容。孟小冬终于得偿所愿,获得了她长久以来渴望的身份,正式成为了杜家的五太太。


结婚后,孟小冬与杜月笙携手相伴,共享了一段温馨平和的日子。然而,1951年,杜月笙因病离世,这对孟小冬而言是极大的哀伤。处理完杜月笙的丧事后,孟小冬决定在香港定居。


1967年,受姚玉兰之邀,孟小冬移居台湾,并在那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十年。在这段时光中,她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未曾减退,偶尔还会亲自指点几位年轻的京剧后辈。


杜月笙的五位太太,犹如五朵在民国风雨中傲然绽放的花朵,各自独具韵味,散发着别样的香气。

沈月英以温婉娴淑著称,陈帼英则洋溢着热情与灵动,孙佩豪展现出清新不凡的气质,姚玉兰的高雅中透着大方磅礴,孟小冬的冷艳背后是孤高清绝。她们的美,不仅浮于表相,更深深植根于各自鲜明的个性与丰富的生命轨迹里。


这些旧影像,不仅捕捉了她们的倾城容颜,更是那个时代深情的一瞥,借由这些照片,我们恍若跨越了岁月的长河,亲眼见证她们的风华正茂,体会她们的悲欢离合。她们的经历,已然融入了上海滩的悠悠历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