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暖了,转眼已是清明时节。儿时的这个时候早就去了田旁沟边,去找寻那令我们垂涎的茅针了。
茅针,又叫谷荻,我们老家俗称“茅姑扭”,为啥这么叫,无需考证,也许就是个方言称。提及茅针,真的回味无穷。儿时没啥零食,大自然弥补了我们那时的遗憾。开春后,年的味道虽然早已散去,美味零嘴食也是奢望了。但,就是这个小家伙,叫我们对春有了别情的期盼。
采茅针,挖茅根,那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开春最开心的事。倒是歌谣唱得好,“谷荻谷荻,吐蕊剥皮,今年吃了,明年还你。”茅针嫩嫩,绿黄色的外衣,尖尖的样子特别诱人。去衣剥皮,嫩白嫩白的肉条看着晶亮,如蚕丝般白皙,放在嘴里慢嚼,绵柔如酥,甜甜的,凉凉的,那个劲道味至今还是回味。就是因为它,偶尔逃学,迟到早退的我们被老师责罚那可是不足为奇的了。只是,经常我们每个人的衣服口袋里几乎都是鼓鼓的,甚至书包里也有它们的身影。湖里发现了它们的身影,近乎疯狂的我们有时为了争夺它的采摘权,甚至大打出手,彼此脸上的血痕印带给我们的自然又是大人们的又一次痛揍。但我们很快乐,还是乐此不疲,默默地享受着童年大自然带来的丰盛美味。
茅针老去,但茅根依旧白嫩,它们藏匿地下,挖出来,一节节的细长状,就像那白嫩藕节似的,洗干净吃在嘴里,也是脆甜脆甜的。有时挖出来,来不及水洗,衣服上擦擦,手掌里搓搓,放在嘴里,那个甜甜的土香味儿也是叫我们嘴馋了一把。要知道,那可是我们童年记忆里的“小甘蔗”呀。
如今,已是中年难回首,但偶见孩童青睐它们时,居然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看到孩子们也对它们如此“偏爱”,更是叫我感叹,如此童年皆美好,无关时代多变迁。你若明月清风,永在心底深藏。
茅针,茅根,童年有你,感谢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