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的一天,坐火车从徐州回邳州,遇到两个时而翻看英语课本、时而神侃学习和人生的女生,因为年级上是前后相差了近三十年的校友,于是无话不聊,临别时,她们还要了我的文学网站的网址。

两个女生之所以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一是因为她们谈论学习和人生的认真,二是因为长相一个是林黛玉型,一个是薛宝钗型,方方面面有着太大的反差。但好像她们对我的印象不太深,因为分别后,杳无音信的时间竟达半年。

就在淡忘了她们时,QQ上有了新加入的网友,说是火车上认识的小校友,从我的文学网站上找到了我的QQ,并让我猜她是哪一个。我说不是薛宝钗,就是林黛玉。她连打了几个问号后,方才发来一连串的笑脸,说老师你真够逗的,人家怎么好承认自己是林黛玉啊。我说林黛玉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的男生,大多数都喜欢薛宝钗呢!

有趣的是,林黛玉还真林黛玉,她遇到的最多最大的问题,都是感情方面的。因为相貌美丽,追求的男生就多,而她最钟情的一位男生,又总是对她疑虑重重,常和她闹别扭,让她极其无奈,掉了不知多少眼泪。

我说问题在男生,他倒有些像林黛玉的多疑;问题也在你这一边,因为你也表现得像贾宝玉似的疑似多情。我又说,问题既然是双方的,双方在各自言行上调节一下,就OK了。因为仅仅是内心专一,还是不够的,也要在行动上表现得让对方认为专一。但如果无论如何表现,都不能让对方放心,最好的选择,可能是分开,或至少分开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例行公事般劝她把精力和时间,多用在学习上,着眼于未来。

几天后,她说跟那男生说好了,先分开一段时间,各自冷静想一下,合则合,不合则散。并说她也爱好写作,还发了一篇散文给我。果然文笔很不错,是个有个性、有思想、有才气的女孩。她表示现在只想一心扑在学习上,不想考虑别的事。再后来,说与那个男生分手了,因为那男生在此期间,又好上了一个女生。她觉得有种解脱感,很开心。

此后偶尔见她上网,谈的也多是学习和人生话题,思想很活跃,充满了幻想,又说家里给他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各方面条件非常好,但她不想像旧社会相亲那样去相对象。再后来,又说在父母的一下劝说下,只好去见了面,印象非常好,有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临毕业时,她在QQ上给我留言,说有重要事情要说。原来她遇到一个两难问题,家里和男友强烈希望她回家乡连云港工作,工作也找好了,但她本人想去上海发展,强烈希望家人给她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她再也不想做一只小小鸟了。而我能给她的建议,也只能是原则性的选择了:年轻人的确应该远走高飞,但实现人生价值,也不一定非远走高飞不行。如果是盲目外出的话,倒不如听从家人的劝说,将来机会有的是。而她也承认,她也不知到上海去干什么,只是心里非常向往南方的城市。

最后的选择,也在我的预料之中:她回到连云港,进了一家效益很好的外贸单位。上班后,她给我发来一篇短文,述说上班后一时不能适应,感到没事干,很无聊,生活不像她想象的那样丰富多彩。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又留言,说上班挺有意思,她很喜欢这个工作,并且希望我一定去连云港看看她,她要用第一个月领到的工资请我客。

“薛宝钗”跟我联系极少,她在QQ上跟我说话时,我还把她误当成了“林黛玉”,气得她蛾眉倒竖,发来一连串的小红脸。她找我的第一件事,是帮她写社会实践报告。我说这个帮不了,必须自己写,写了我可以帮助修改。于是又指导她如何找参考资料,如何谋篇布局。几天后,她说写好了,交上去了,老师说很好。

第二次找我,是和我讨论她要不要出国的问题。她父母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而她觉得一个人在国外,挺可怕的,想留在父母身边。我自然是对她鼓励有加,走出国门,学习深造,于国于已,都是大好事,何乐不为呢?至于害怕,那倒不必,慢慢了解出国的情况后,畏惧的心理就会化解了。

毕业前三个月的一天,她在QQ上给我留下许多言,说有十万火急的事找我帮忙。上线后,才知她出国的手续办的差不多了,但因为还有几个月才能毕业,教务处不给她开出成绩单,没有成绩单,就不能办齐出国留学的手续。据说她急得都流泪了。我说不出国才好呢,你可以留在父母身边啊。她“哼哼”地说,还不是我的错,上次谈话后,她上网查了不少出国留学的情况,还找有这类经历的朋友打听,信心大增,出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了。我因此给她出了几个主意:一是找同学、朋友中能和教务处说上话的帮忙,一是和班主任说,或者相处比较多的任课老师说,让他们帮忙,一是自己反复去找,死磨硬缠,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天后,她在QQ上发来十多个流泪的小头像,说能找的都找了,该找的都找了,人家就是坚持原则,不给办。我说你这种情况,应该不是唯一的一个,别的大学是如何办的?她说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规定,别的学校都可以呢!一听这话,我灵机一动,说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我让她给校长写信,因为历来都是閰王好见,小鬼难求,只有校长可以修订不合理的规定,灵活变通。她说那也没用,她又不认识校长。我说我认识啊,他是我的同班同学呢!她一下兴奋起来,说让我带她去找。我属于万事不求人一族,虽然同学关系很好,但从没因私事找过他,怕给他的工作添麻烦。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一个既不让同学感到为难,又能引起他重视的两全之策:她在给校长写信时,除了真实反映情况外,特意注明,我是她父亲的好朋友,是我让她写信求助的。

一个星期后,她QQ上发来一连串的笑脸,说问题解决了,教务处来电话,让她一周后去办理相关手续。又说,她爸妈特别感谢我,让我有时间,一定去连云港做客。

(注:本文作于2007年8月26日星期日,为阅读方便,文章的开头作了时间上的修改,其他文字没有任何改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