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长兰热尔举行中葡第二次外长级战略对话。近期,多位欧洲国家政要接连访华,从已来华访问的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大臣、意大利参议长、葡萄牙外长,到即将访华访问的欧盟贸易专员、法国外长等,无一不受到外媒关注。当前,世界正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团结合作是各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视欧洲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愿同欧方坚持伙伴定位,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
冯德莱恩(资料图)
在这样的局势下,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近日也开启中国之行,这也是他就任后首次访华。法新社称,谢夫乔维奇此访正值美国政府即将对欧盟加征关税之际,欧盟希望访问有助于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下改善布鲁塞尔与北京的关系。据法新社报道,谢夫乔维奇将在北京停留两天。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的目的是促进欧盟与中国之间更加平衡、合作的贸易关系,重点是互惠、透明和互利”。
关于谢夫乔维奇访华的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没有多说,只是表示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询问。熟悉中国外交风格的朋友,对于一些事情,心里应该有些判断了。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就谢夫乔维奇访华一事,欧盟那边就在放风声了,而且暗示议程可能会更“积极”,因为美欧关系的波动,可能对中欧关系产生影响。然而,在去中国之前,谢夫乔维奇打算先去一趟美国。这就释放了微妙的信号。有分析认为,欧盟此举的用意可能是,先看一下与特朗普的会谈结果,再决定跟中国怎么谈。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正,在对欧问题上美国态度更是有了近乎180度的转变,特朗普甚至威胁要开启对欧贸易战。这让欧洲各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所以近几个月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内的高层,已不止一次对中国释放了友好信号,甚至还说可以重新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的关税。可如今又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所谓“欧洲对华友好”仍然只停留在口头层面上,欧洲各国几乎没有实际行动。
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危机上的态度,也是欧盟寻求转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泽连斯基戏剧性地被“赶出”白宫后,欧盟也担心会得到同样的待遇。因为在俄乌冲突和平谈判的进程中,目前正在形成美俄双方说了算的局面,欧洲被排除在和平谈判桌之外。这不仅损害了欧盟的安全利益,同时也让欧盟陷入孤立。因此,我们不说欧盟是否打算在经济和政治上转向,但最起码是秉持“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所以平衡与中美之间的关系,或许才是冯德莱恩的真实想法。
冯德莱恩(资料图)
欧盟最近的举动,得认真琢磨背后的意图。冯德莱恩一边对中国示好,想加深合作,一边在芯片领域却偷偷限制中国的发展。这样的态度不就是典型的“两面派”嘛!中国网友已经看透这些小伎俩:“这种想捞好处却不愿付出的交易,我们可不参与!”中欧合作本应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如果欧盟继续这样“双标”的做法,那就难以维持合作关系了。中欧关系像一盘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谨慎思考。在全球经济寒潮的影响下,中欧两方团结互助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的存在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选择和更大的战略灵活性。通过扩大与北京的关系,各国增强了自主能力,有了更多选择和博弈空间。欧盟在许多领域正渐失优势或者说落后于中国。要应对一个更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欧盟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关注中国,还需要重新思考与众多不同国家的关系。在一些问题上,对抗中国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盟最佳利益。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全球挑战方面,欧盟可能发现与中国合作不仅是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