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品牌金融”咨询公司近期发布的《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中国的软实力排名从去年的全球第三上升至第二。这一结果引发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排名背后的故事,《环球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品牌金融”公司总裁大卫·海格、国际友好人士和国内学者,听他们讲述中国软实力跃升的深层逻辑。从科技创新到文化传播,从国际合作到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让自己的全球形象不断提升。然而,在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中,中国也遭遇了不少挑战。



俄乌冲突(资料图)

不可否认的是,俄乌冲突加速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上越来越重视国内自主的物质生产。俄罗斯推行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许多工厂、农场和研究机构在苏联解体三十年后,终于再次获得了产业专项资金拨款。不少产业在民办官助的刺激下,产能恢复并超过了苏联最高水平。此外,在政治上,技术官僚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主要位置。同时,俄罗斯各级官员也出现了在招商引资、产业复兴、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政绩竞标赛”。

乌克兰之所以能支持这么久是因为乌克兰背后有北约和美国的支持。但俄罗斯军事装备有点拉胯也是事实。俄罗斯多数武器是苏联遗产,创新乏力,相比之下,中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实力创造出许多功能强大的新型武器。在海军方面,俄国只有一艘叫库兹涅佐夫号的中型常规航母,简直就是一个“海上冒黑烟的大家伙”,2016年还进厂修理过一番,也不知道修好了没。俄罗斯曾经想在法国购买两艘,但被美国从中作梗,没买成。



普京(资料图)

根据俄罗斯那边的消息,2024年他们国家的国防花钱计划是10.4万亿卢布,大概就是1119亿美元。但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往上涨了不少,变成了13.5万亿卢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那就是1450亿美元左右。到了2025年,预算得比去年多出三成。在不打仗的时候,国防花的钱大都是给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但要是打起仗来,国防开支就主要用在买武器弹药、发士兵工资补贴,还有给牺牲受伤的战士们发抚恤金上了,这时候真正能用到研发新武器上的钱就少得可怜。

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俄罗斯虽然种类也多,但大多数都是继承了苏联时代的遗产,存在体系较落后,设计标准混乱、设备供应不足、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其中最为致命是关键电子元件进口依赖度超65%(俄罗斯工贸部2023年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以欧美为主的北约集团及附庸国家在俄乌冲突期间对俄罗斯的封锁,若不是中国在关键时刻的 “出手”,俄罗斯的民生都会出现掣肘。

抛开中国海军的辽宁舰艇和山东舰不提,尚未正式入役的福建舰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五次海试,如期完成了几乎所有的测试项目。目前网络上甚至有传言第五次试航可能是福建舰的最后一次海试,接下来福建舰共计要不了多久就正式宣布入役了。而随着福建舰进入现役,中国海军实力将进一步提升。仅海陆空三军实力对比来看,中国其实就已经更胜俄罗斯一筹了,更别提中国还有一支攻防兼备的实力强悍火箭军。就常规武装力量而言,说中国目前已位列世界第二也不算夸大。



俄乌冲突(资料图)

自从俄乌冲突开始,一切都变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大家印象里的那么强悍,有的装备甚至需要从外国进口。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俄罗斯前些年被吹上天的锆石导弹,直到2023年才得以量产,但是生产速度远远赶不上前线的消耗速度。所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谁知此事要躬行,打仗是要讲综合国力的,不一定有钱就行。最后还是要提醒,中国现在确实军事方面进步很大,但不可盲目自大,须知天外有天,还是脚踏实地努力追赶才是上策,科学是无止境的,一定要时刻努力才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