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国际大早市
清晨五点半,黑龙江的薄雾还未散尽,黑河文化街早市的第一缕炊烟已袅袅升起。中俄双语的红色横幅在晨风中轻摆,很多人们有序的买着早餐,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商品,还有俄罗斯母亲牵着孩子的手,与挎着竹篮的东北大妈擦肩而过,共同汇入这人声鼎沸的边境早市。
"刚出锅的大包子!" 摊主的吆喝声里带着东北大碴子味,竹笼掀开的瞬间,热气裹挟着肉香面香扑面而来。她的摊位前,俄罗斯大叔安东正用手机比划着:"два, пожалуйста(两个)。" 在他脚边的塑料袋里,已经装着油条、鸡蛋汉堡和现磨豆浆 —— 这是他给家人打包的早餐。
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乘船到黑河,只需七分钟。这让早市成为两国居民的 "共享厨房"。每天清晨,无数俄罗斯人踩着露水而来,在蔬菜区和摊主讨价还价,孩子们则举着糖葫芦在人群中穿梭,中俄双语的笑声此起彼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前觉得跨国是大事,现在就像过江买菜。" 一位在早市经营了10多年的老摊主见证着变迁。她的摊位上,各种鸡蛋汉堡并排摆放,"俄罗斯朋友说我的鸡蛋汉堡像他们的пирог(派),我觉得他们的大列巴和我们的馒头挺像。" 这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在蒸腾的热气中悄然生长。
"以前觉得跨国是大事,现在就像过江买菜。" 在早市经营了 20 年的馅饼摊主曲乃云见证着变迁。她的摊位上,韭菜盒子和俄式馅饼并排摆放,"俄罗斯朋友说我的馅饼像他们的пирог(派),我觉得他们的大列巴和我们的馒头挺像。" 这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在蒸腾的热气中悄然生长。"以前觉得跨国是大事,现在就像过江买菜。" 在早市经营了 20 年的馅饼摊主曲乃云见证着变迁。她的摊位上,韭菜盒子和俄式馅饼并排摆放,"俄罗斯朋友说我的馅饼像他们的пирог(派),我觉得他们的大列巴和我们的馒头挺像。" 这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在蒸腾的热气中悄然生长。
当太阳爬上黑龙江的东岸,早市渐渐归于平静。但那些中俄混杂的吆喝声、孩子们嘴角的糖油饼渣、摊主们手机里的中俄文收款提示音,早已成为这座边境小城最动人的晨光协奏曲。在这里,国际范不是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而是油条与大列巴的香气交织,是中俄友谊的烟火日常。
——end——
AUTHOR
编辑丨沈莹莹来源丨爱辉文旅
一审丨张伟男二审丨白 云三审丨张 敏
丨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给黑河文旅局官微加星标
❣️欢迎投稿
邮箱:tg8283077@163.com
黑河市文旅局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