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航局发布了《2024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4.6亿人次。随着运输规模不断扩大,旅客出行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为了给中转旅客留下美好的航空出行记忆,机场和航空公司不断对相关服务产品进行更新换代。3月9日,东航在北京大兴机场推出“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的跨航企中转服务;4天后,成都双流机场又以“巴适空港”品牌推出包含免费观光服务的中转礼包……越来越多的中转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民航旅客精心打造了“零障碍”的中转体验。

便捷中转:告别“人在囧途”

在机场航站楼内,不时能看见这样的景象:气喘吁吁的旅客拖着行李箱值机、安检,随后步履匆匆地直奔登机口。如果行程涉及国内中转或者国际中转,流程就更为复杂,旅客不仅要等待托运的行李,还可能要进行二次托运和安检……事实上,旅客的中转难题始终是民航服务的核心关切,各大机场和航空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新推出系列中转产品,使旅客告别“人在囧途”。

为了让旅客摆脱行李“搬运工”的窘境,目前大部分中转产品都包含行李直挂服务。这意味着旅客可以直接在最终目的地提取行李,无须中途进行二次托运,实现了轻装出行、解放双手。前几天,长沙机场升级“经长飞”中转服务,为旅客打造畅行中转体验。根据同航站楼、跨航站楼等不同场景,长沙机场分类优化中转流程、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经长飞”的中转旅客在现场即可申请行李免提。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航季,厦门航空的国际航线也同步更新了中转服务。据悉,从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出发的旅客,在厦门机场中转当日或者次日乘坐厦门航空国内/国际航班,无须中途提取托运行李,在始发站即可实现“一次办理,一票到底”,将托运行李直挂目的地。

行李转运要稳,旅客转运也要快。对中转旅客来说,减少等待时间是提高出行满意度的重要条件。那么,最短衔接时间究竟能有多“短”?2024年底,杭州机场正式启用国际转国内中转厅和国内转国际中转厅。在中转厅启用当天,7位从阿联酋迪拜飞来的中转旅客乘坐国航CA762航班抵达杭州机场,通过T4航站楼的国际转国内中转厅,不到40分钟就完成了所有出入境手续,并分别飞往深圳、烟台、汕头等城市。


2024年底,杭州机场正式启用国际转国内中转厅和国内转国际中转厅。(杭州机场供图)

但如果旅客购买的是非联程机票,非联程航班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提供行李直挂服务,而且在国际转机时旅客必须按要求办理过境签证,需要预留中转衔接时间。一般来说,国内航班中转建议旅客预留至少2小时,国际航班中转建议预留至少3小时,以免耽误行程。

近年来,无纸化出行、无感通关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旅客中转效率。自深圳机场在行业内首推“一证(码)通行”以来,旅客在登机口通过“刷脸”就可以实现快捷登机。同时,深圳机场还建立了国际中转国内通程航班行李全委托检查模式,推动国际转国内通程同楼中转MCT(最短转机时间)缩短至110分钟,使旅客乘机更省心。

从行李直挂到无感通关,各地的智慧机场不断为中转出行赋能,没有二次托运、漫长等待,让旅客卸下奔波之重、享受中转坦途。

增值服务:让等待成为旅行体验的一部分

当中转效率不再成为中转流程的制约因素时,如何让旅客的等待时间变得更有价值,成为民航服务中转旅客的又一个新课题。目前,大部分中转航班的等待时间较长,这让不少旅客望而却步:如果遇到隔夜中转怎么办?中转等待时间过长该如何打发?从机场到景点的距离是否很远?随着航旅融合的深入发展,机场和航空公司充分考虑旅客的不同出行需求,其推出的中转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使旅客中转的等待时光更加惬意。

文旅融合的中转服务产品为民航旅客带来了全新出行体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成都双流机场推出“川美快线”服务产品,针对经双流机场中转且购买了商务快线往返机票的旅客,提供成都市区或双流区文旅点位的免费“打卡”服务。旅客可以在中转或候机的闲暇时间,乘坐专车前往指定景点,聆听专业讲解,深入体验当地文化,实现“中转即旅游”。如果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您还能看到不少旅客发布的中转成都的“打卡”攻略,如“成都中转22小时能做什么?”“成都天府机场免费过夜指南”“转机攻略,沉浸式看大熊猫”等。

与这种“微旅游”产品类似,不少机场和航空公司结合地方文旅特色,为中转时间较长的旅客提供“短途旅行”服务。昆明机场依托“经昆飞”中转服务品牌,推出了“中转+文旅”产品。其中,为中转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旅客提供的城市观光服务颇受青睐。目前,昆明机场已为旅客精心打造了机场至官渡古镇、翠湖公园、斗南花市等多条城市观光路线,涵盖市区知名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美食聚集区以及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中心——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等,旅客可根据行程安排和个人喜好,自行选择适合的观光路线。

在中转等待过程中,也有不少旅客倾向于安静休息或者完成工作,机场和航空公司同样考虑到这一需求,加大了夜间中转休息厅的建设力度。北京大兴、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广州白云等机场都设有旅客中转休息区,配备了商务办公台、沙发座椅等设施,方便旅客中转停留或过夜休息,并提供小食、充电等贴心服务。从日本名古屋中部机场飞抵上海浦东机场中转的一位旅客告诉记者:“中转休息室很宽敞,12时人不多,而且整个环境宁静有序。”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则于近日启用了“中转旅客服务通”微信小程序,旅客可以通过小程序预约免费中转休息室、免费住宿、免费餐食和免费行李寄存等服务。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在航站楼内设立了中转联运休息厅(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供图)

机场和航空公司通过上述这些增值服务,使原本单调的中转等待过程焕然一新,打造了与众不同的旅行体验。无论是文旅融合的中转服务,还是舒适便捷的中转休息区,旅客都能在其中感受到航企的关爱,使候机等待也成为旅行体验的一部分。

出行指南:选择中转方式的最优解

随着旅客打发中转候机时间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中转式旅行”进入大众视线,掀起了一波不小的热潮。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机票,将中转城市作为其中一个旅行目的地。因其具备票价更低、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旅客青睐。这也恰恰凸显了“中转式旅行”的灵活性,旅客可以一次出行,玩转两三个城市,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在中转产品日益丰富的当下,旅客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转路线呢?


东航在大兴机场推出中转旅客航班“互通互办”服务(东航北京分公司供图)

“不是直飞买不起,而是中转更有性价比”。与直飞航班相比,中转机票通常能为旅客节省30%~50%的费用。此外,一些航空公司还会在特定时段提供价格优惠的中转机票,进一步降低旅客的旅行成本。对想要节省出行费用的旅客来说,可以通过航空公司网站和在线旅游平台(OTA),选择最划算的中转路线。

“中转式旅行”不仅可以节省机票费用,还能通过增加中转城市的观光项目,进一步提升旅行体验。例如,前往东南亚地区的旅客可以选择在成都机场中转,顺道游览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锦里古街、宽窄巷子等;而前往欧洲的旅客则可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中转,体验“沙漠明珠”的奢华与神秘。这种“一程多站”的旅行方式,不仅增加了旅行目的地的数量,还能让旅客以更低成本体验更多元的文化和风景。


济南机场中转服务(济南机场供图)

如上所述,民航旅客可以通过灵活的航班组合和空地联运等方式优化行程安排,大大减少中转过程中的繁琐手续,使“中转式旅行”成为可能。一些在线旅游平台(OTA)也为旅客提供了丰富的中转方案,有助于旅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航班组合。此外,机场和航空公司联合12306等平台推出的空空中转、空铁联运等服务,使旅客的中转选择更加多元。这些平台的比价功能,能让旅客轻松比较不同中转方案的价格和时间,从而选择最省事、省心和满意的出行方式。未来,随着“无忧中转”网络不断完善,旅客的出行选择将不再受限于机票价格,而能够以个性化需求重新定义空中旅程。

当“囧途”变“坦途”,“等待”成为“体验”,逐步升级的中转服务将为旅客留下全新的出行记忆,使候机时光也成为旅行体验的一部分。有时候停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当您下次规划行程时,不妨多看一眼航企的中转服务方案——不仅能省下真金白银,更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旅途惊喜。(中国民航报 记者教欣铭)

编辑|张 彤

校对|张 薇

审核|程 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