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又是一次超人式的漂亮撤退,坐收190亿美金,李嘉诚的港口大买卖,眼看就要尘埃落定,谁料想剧情突变。

香港特区政府竟意外出手,第一时间接洽长和,地产大亨李嘉诚这次真的踢到了前所未有的硬茬?



港府雷霆反应

港口出售进入倒计时,大家都在等着看这事的后续发展,港媒的一起报道,却揭示出香港特区政府那边,展现出出乎意料的敏感和速度。

起初很多人以为,政府的介入,可能是在3月18号特首李家超公开表态之后。



但其实根据港媒《南华早报》的消息,事情发生后没多久,也就是3月4号那天,港府就第一时间联系了长和集团。

要知道一般这种大型商业交易,政府通常都是事后诸葛亮,等尘埃落定了才出来表个态的。



但这次港府竟然在交易公告刚出来的时候就立刻介入,这动作确实让人有点吃惊,也让人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说起来港府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外界的预期,一位港府的消息人士就透露,从3月4号开始,港府就和长和集团保持着联系,一直在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



到3月27日这事还没个结果,所以说怎么才叫合理,这里面就充满了想象空间了,3月18号特首李家超在面对记者询问的时候,也公开回应了这件事。

他表示社会各界对这笔交易的关切值得重视,港府已经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的营商环境,同时反对用胁迫手段。



还不忘强调一句: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这番话听起来没什么,但细品之下,却暗藏玄机。

社会关切、公平营商环境、反对胁迫、依法依规,每一个关键词,似乎都在暗示,这桩交易恐怕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



李嘉诚进退两难

这下李嘉诚和他的长和集团,恐怕是骑虎难下了,本来以为就是一笔普通的资产出售,没想到却捅了马蜂窝,引来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和强力干预。

现在的情况是交易要继续推进,来自中国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港府也明确表态要依法依规处理。



如果硬着头皮往前冲,搞不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生意做不成,还会得罪中国这边,那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彭博社3月27号爆料的小道消息:中国已经要求国有企业暂缓李嘉诚家族关联企业开展新的合作。



虽然这消息还没得到官方证实,但空穴不来风,这背后透露出的意味,已经足够让人警醒了,如果国企都开始避嫌,那其他的民营企业,肯定也会更加谨慎。

到时候李嘉诚家族的企业,在中国的生意,恐怕就要凉凉了,用网络流行语来说,这就是李嘉诚要硬刚,结果一脚踢在了钢板上。



但如果现在急刹车,放弃这笔交易,那也不容易,一方面23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谁舍得轻易放弃,另一方面美国那边,特朗普都公开点赞了。

如果这时候突然变卦,岂不是让美国方面很没面子,按照商业惯例,合同里肯定会有违约条款,如果单方面终止交易,搞不好还要赔偿巨额违约金。



正如法律界和政治界的分析人士所说,李嘉诚现在是自己把自己逼入了死胡同,进退两难,无法全身而退。

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不知道这位纵横商界多年的超人,这次要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机?



香港营商环境要变革?

李嘉诚这次卖港惹出的风波,其实不是孤立事件。

一直以来香港商界奉行的在商言商、闷声发大财,似乎成了过去式,在全球局势动荡不安的今天,纯粹的商业已经行不通了。



大型商业活动,尤其是涉及战略资源的,很容易被放到政治和国家安全的环境下。

其实早在几年前,“成都捂地风波”就已经有了教训,可惜有些人可能还没听明白。

时间回到2020年,成都政府一纸禁令,直接点名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原因是捂地、捂盘。



简单说就是拿了地皮却不好好开发,囤着不卖,人为制造房源紧张,抬高房价。

成都金融城那块核心地段,李嘉诚2004年就拿下了,结果十几年过去了,地还是那块地,开发进度慢得让人急,简直是十年磨一盘。



成都政府忍无可忍直接出手,禁止高新区内的金融机构给和记提供任何新增融资和贷款,连资产重组的路子都给堵死了。

成都也成了全国第一个敢公开向李嘉诚发难的地方政府。想想看2020年成都捂地事件,跟今天卖港风波,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表面上看,一个是土地开发,一个是港口买卖,领域不同。



但本质上都是李嘉诚的商业行为,和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甚至国家利益,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摩擦或者说不协调。

成都捂地损害的是地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民众的居住权益,而这次卖港涉及的可是国家战略安全和全球经济命脉。



两次事件虽然程度不同,但都能看得出来,一旦触碰到政策红线或者国家利益的敏感点,就会毫不留情地出手纠偏,成都捂地的金融限制,可以看作是对李嘉诚的一次惩戒。

而今天的港府介入,恐怕更是更高级别的提醒,新常态已经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在这个新常态下,香港的企业家们,必须抛弃老旧的思维模式。



重新审视商业政治、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要学会更加平衡各方诉求,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保住基业长青。

结语

李嘉诚卖港风波,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类似的商业事件可能会越来越多,香港的商界,也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摸索出新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这场风波最终如何收场,李嘉诚又如何应对,大家也不妨等着看,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的营商环境,可能真的要变天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