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曾经自诩为自由贸易领袖的美国,如今正日益沦为全球经济秩序的破坏者。3月27日,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埃里克·隆巴尔在接受法国公共电台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是一种“挑衅行为”,不仅展示了美国对欧洲经济的极端不合作态度,更意味着“欧洲大陆已处于战争状态”。这场并未用炮火点燃的经济战争,却已足以让整个欧盟神经紧绷,准备回击。



事实上,自特朗普政府重新执政以来,其贸易政策再次回到“美国优先”的老路——激进、对抗、单边。对欧洲而言,这不是一次新鲜的冲击,而是旧伤复发。不同的是,曾经欧盟或许还抱有“用理性沟通可以制衡华盛顿”的幻想,而如今,法国部长的发言表明,欧洲已不再幻想妥协,而是准备直接开战。

隆巴尔明确表示:“欧盟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提高对美国产品的关税。”这番话措辞激烈、态度坚决,标志着欧盟正在放弃惯常的外交辞令和低调回击,转而走向公开反制的道路。面对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关税战,欧洲不再回避“对等报复”的语言,而是用“反击”、“被侵犯”、“战争状态”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下局势。这不仅是一种表态,更是一种姿态,一种将经济对抗升级为战略对峙的前奏。

当前,拜登政府已经被特朗普取代,美国的经济政策不再致力于多边主义,而是全面回归保护主义、国家主义的经济路线。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不过是其中一环。在特朗普眼中,美国必须打压所有对其构成“经济威胁”的国家与地区,尤其是那些长期对美保持贸易顺差的盟友。而欧盟,尤其是德国和法国,恰恰位列其中。欧洲的汽车、机械制造、高端消费品,是美国市场的重要进口来源,也因此成为新一轮关税报复的首要目标。



欧洲曾是美国最亲密的经济伙伴、战略盟友。但如今,特朗普政府丝毫不掩饰对欧洲的不满,甚至将欧盟视为“比中国更难对付”的竞争对手。这种敌意的根源,在于美国已经不再满足于全球合作,而是要重构以其自身利益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结构。关税、补贴、强迫技术转让、打压企业……这些本应被自由市场唾弃的行为,如今却堂而皇之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手段。

欧洲已经意识到,这场由美国主导的关税战,早已不是一次经济摩擦,而是一场涉及战略主导权的全面博弈。任由美国摆布,意味着欧洲将彻底失去自主性,将自己的经济命脉交由一个反复无常、以利益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政府掌控。正如隆巴尔所说,“这是美国强加的游戏规则。”如果不改变规则,就必须退出游戏。

欧盟正准备制定对美反制清单,相关措施将在4月中旬开始实施。这不仅是一次贸易技术层面的调整,更是政治信号的释放:欧洲不会再忍让,也不准备继续做“沉默的盟友”。这一决定得到了越来越多成员国的支持,法国率先发声,德国也在密切关注美国动向,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正在协调立场。如果欧盟各国形成共识,统一施压,将在历史上首次以“贸易集团”的形式直接对抗美国。



然而,欧盟此举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内部经济体量不一、利益结构复杂,统一立场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与美国的紧密经济联系使得欧盟自身也承担着高额风险。反制关税短期内或许会打击美国出口企业,但欧洲自身的供应链与市场也将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并不在乎“互伤”后果,它的目标是压迫对手屈服,而非在伤害中寻找平衡。

这正是当前国际秩序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一个不愿谈判、无视规则、奉行单边主义的超级大国,正在用经济力量迫使世界按其意志重新排序。而这种霸权逻辑的延伸,绝不会只停留在欧盟身上。亚洲、拉美、非洲都可能是下一个靶心。因此,欧洲反制美国关税的行动,绝非仅仅是一场区域性的博弈,更是全球反抗单边主义的关键一战。

历史多次告诉我们,霸权的尽头不是稳定,而是分裂。当美国试图以极端手段巩固自身地位,它正在推动世界各国加速“去美国中心化”的努力。欧盟若能在这场关税战中展现出足够的团结与坚决,将极大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独立性与话语权。

当下已不再是耐心等待华盛顿回头的时代,而是欧洲必须自我崛起的时刻。关税只是导火索,背后是对未来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争夺。在这场即将爆发的美欧贸易战中,谁若退缩,谁就将被永久锁在美国主导的规则中。而谁敢于挑战,或许就能重新定义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欧盟已经别无选择,是时候亮剑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