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终于想通了?
港媒《星岛头条》3月28日最新报道,有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星岛头条》追问原因,消息人士只说:“大家明啦(知道的)!”
值得注意的是,长和原定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
其实能有这个结果也很正常
毕竟李嘉诚只是个商人,赚钱才是他的第一要务,所以他最害怕的不是媒体点名批评,也不是民众抗议,而是自己白花花的钱是真的没了!
自从2025年3月4日深夜李嘉诚准备卖港口开始,他旗下的长实集团跌超6%,长和11天就蒸发了323.6亿港元!
如果再没有一点行动,恐怕就要赔得底裤都不剩了。
3月28日,距离签约仅剩5天之际,长和突然宣布暂缓交易。这场急刹车背后,是多方力量的极限拉扯:
1. 中国监管铁拳出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反垄断审查,直指贝莱德收购后将控制全球10.4%集装箱吞吐量,涉嫌形成垄断格局;更援引《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将港口列为“关键基础设施”。
2. 香港政商界集体施压:港府在交易披露当日便与长和紧急沟通,特首李家超强调“反对外国胁迫”,《大公报》连发社论痛批“商人无祖国”。
3.巴拿马政府认怂:总统穆利诺于2025年2月7日宣布退出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于3月28日正式通知中方。这一决定导致双方在基建、贸易等领域的合作项目面临中断风险。
来源:市场资讯
被低估的“意外变量”:中资企业暗度陈仓
就在外界聚焦中美博弈时,一场隐秘的资本运作悄然展开。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远海运集团正与长和接洽,拟拆分收购欧洲及东南亚港口资产;招商局港口则提出“以港换港”方案,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股权置换巴拿马港口。这种“化整为零”的策略,既瓦解了贝莱德整合全球港口网络的野心,又为中国保住关键节点。
更耐人寻味的是北极航线布局提速——中国已与俄罗斯达成协议,未来一部分的对欧贸易将会绕开巴拿马运河,这样很容易就削弱了港口交易的战略价值。
这些连环操作,让李嘉诚的“弃港套现”沦为地缘棋局中的一步废棋。
这场交易暂缓事件,实质是全球化退潮下的资本困局。
长和集团套现190亿美元的初衷,本是为应对欧美债务危机,却误判了如今的时代趋势。现在的国际环境下,必然是要讲究国家利益优先的,毕竟人家美国都将TikTok、华为等中企列入实体清单了,你还屁颠颠地跑去给人家送钱送战略地盘,那跟资敌有何区别?
所以眼下中国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管控已成必然。
此刻的李嘉诚,犹如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哈姆雷特
继续交易可能会触发《香港国安法》的严厉审查,但是终止的话就会面临美国贝莱德财团的天价索赔。都说“在商言商”,但任何商业都是“国”在前,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当资本遇上国家意志,任何“在商言商”的幻想都是危险的幼稚病。
交易暂缓绝非终点,目前中方正在加速推进《国际海运条例》修订,拟将外资控股港口纳入国家安全审查,以应对未来更多的“李嘉诚”。
所以,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然终结,港口争夺战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