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八闽大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路一处充满烟火气与发展活力的地段,一座红瓦飞檐、燕尾高翘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便是集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细心观察前来这里办事的群众,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进门前,他们或显得情绪激动,或愁眉不展;出门后,大多变得气定神闲,甚至春风满面。
进一扇门,解烦心事。集美区综治中心是福建省扎实有序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典型。
画好治理“同心圆”,绘就和美“新画卷”。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提高纠纷化解质效,努力让每起纠纷都在法治轨道上得到妥善解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统筹资源聚合力
“我们的一个典型案例有幸被写入了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谈及此处,集美区综治中心副主任陈晓亮难掩喜悦之情。
3月27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集美区综治中心,在调解指导室里听陈晓亮娓娓道来。
2024年,集美区人民法院陆续接到山东、河北等地车主反映,某信息技术公司在2023年间办理ETC时承诺每月分期返还押金却未兑现,涉嫌“欺骗客户”。
集美区法院调查分析后认为,该纠纷标的虽小,但涉众面广,于是告知集美区综治中心。依托集美区综治中心纠纷预警机制,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反映,同期收到了500余起涉该ETC代理商的投诉。
集美区综治中心迅速行动,与法院、市场监管局共同会商,共享纠纷数据及企业整改动态。法院精选1件案件作出示范判决,并根据是否退还设备制定两个调解方案供当事人选择。
在法院指导下,市监局调解投诉纠纷305起并即时履行,后续ETC代理商也参照法院调解方案自行化解投诉400余起。
“依托综治中心,纠纷处理部门改变之前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涉众型纠纷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综合治理,取得了极佳效果。”一口气介绍完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陈晓亮深有感触地说。
科学统筹规划资源,凝聚强大解纷合力。
漳州市在全省先行探索开发区综治中心发挥主导作用,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资源力量,统筹开展平安建设工作,服务保障经济建设主战场跨越发展。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坚持专群结合,建立特邀行业专家调解员库,引入律师顾问团队,统筹辖区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法律明白人”等参与矛盾调处、信访评理,与综治中心形成梯次协作、互为支撑的力量矩阵,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宁德市霞浦县综治中心采取“重点部门常驻、其他涉事部门随驻”机制,有效推动矛盾纠纷调处从“单部门办理”到“多部门协同办理”转变……
随着资源力量进一步整合,福建省各级综治中心解纷能力水平显著提升,更好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机制增便利
“暖心”“便民”“高效”……这些都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来综治中心办事的群众提到的“关键词”。
一杯功夫茶,静心解纠纷。在海沧区东孚街道综治中心内,有一间结合闽南功夫茶文化设置的特色调解室。
“热茶暖心更静心,为调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东孚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东孚司法所所长陈明哲给记者倒上一杯香气扑鼻的热茶并说道:“为更好方便群众,东孚街道依托街道综治中心,将街道信访接待大厅、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派出所接待窗口、派出法庭立案窗口及人民调解等组织迁入中心,集成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检察监督、公证服务、诉讼服务、警务服务、信访登记、综治保险等服务,并设立综合窗口兜底,协助群众联系未进驻部门,提供全流程保姆式解纷服务。”
为更好地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福建省立足“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导向,出台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围绕“最多跑一地”目标,制定基层综治中心处理矛盾纠纷事项流程图和职能部门入驻综治中心职责清单,一体推进研判预警、协调调度、督办问责等机制建设,确保资源有效整合、部门有效入驻、流程有效运转、作用有效发挥。
厦门市依托综治中心引入厦门“e政务”,自助办理23部门280项群众常用服务,设置“帮办员”全程服务群众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漳州市推动各级综治中心统一机构名称、场所布局、进驻部门、工作职责、信息平台和制度机制,对县乡综治中心统一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3个功能区,明确服务窗口、功能室设置及其职责任务、主管部门。
“漳州市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2022年以来,在全省率先推动1个市级、16个县级、130个乡级、2110个村级综治中心四级‘全贯通’、场所规范建设‘全覆盖’,实现‘从盆景到风景、从风景到全景’质的跃升。”漳州市综治中心主任陈金荣告诉记者,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解纷效率和群众好评度实现双提升。
智能科技添助力
记者来到漳州市“96111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平台,只见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接通电话,耐心倾听诉求,细致核对信息,及时录入平台形成事件工单。
据陈金荣介绍,为进一步拓展和畅通群众矛盾纠纷反映渠道,漳州市探索创新开通96111矛调热线,与原有的网格员采集、接待大厅受理、群众微信上报、部门流转等汇聚渠道全链“闭环”,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全要素、全周期有效管控。同时,坚持科技赋能,将矛调热线与“平安漳州e家”平台有机融合,推动平台改造升级,实现“一屏通览”“一网统管”,最大程度推动各类矛盾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消除在萌芽状态。
福建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推动数据下沉赋能和业务协同,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集美区综治中心建起“智慧集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汇聚全区政务数据,打造10个跨部门、跨系统应用场景,实现“一屏观全城、指挥可视化”。
三明市“明心通”公共服务平台、泉州德化“一码解纷”、龙岩“e调解”等纷纷升级优化功能,通过“网上办”“码上办”,提高了事件处理和问题处置效率,有效助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质化解。
随着福建省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数字为证——2024年,福建省各级综治中心合计受理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30.8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5.82%,有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024年度全省群众安全感率达99.13%。
福建省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努力实现对矛盾纠纷有“根”及时“挖”、冒“芽”及时“剪”,促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蔡长春、宋学鹏、张淑秋)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