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关李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
王 柬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属亚热带东部型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6.9℃,年日照时数1804h,年均降雨量1345mm,无霜期327d。马关县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李等水果生长,极大地推动了马关县李产业发展。但受传统栽培管理技术影响,马关县的李产量、品质并不理想。为提高李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研究李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园地选址
优先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透气、腐殖质丰富、排灌便利、交通便利、空气水源土壤无污染、pH值6.0~7.5、坡度小于25°的地块种植李,规避盐碱区域以免损伤李的生长能力。李耐涝能力较弱,若想要提高李产量及品质,要尽可能筛选优质地块。
2 种苗
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与立地条件的品种,确保品种纯正。同时,种苗要求根系发达且完整,芽质饱满,做好病虫害检疫工作,确保无病无虫。建议优先选择1年生嫁接良种且无病虫害的合格苗木,以确保达到早挂果的目的,为李高产增收奠定基础。
3 定植
首先,合理确定定植时间。建议在10月至翌年2月移栽定植李树。其次,合理控制定植密度。综合考虑地力、地势、地形以及品种特性、目标产量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平地建议株距3m,行距3~4m;山地建议株距2m,行距3m,以每667m2栽植80株左右为宜。合理配置授粉树。建议栽植2个及以上品种,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比例为5:1。授粉树配置要均匀,建议在李园内按照“Z”字形分布栽植。另外,需要科学定植。定植前需挖定植穴,长0.6m,宽0.6m,深0.8m。定植穴挖好后,准备腐熟农家肥20kg+复合肥1kg,与底土充分混匀之后回填至定植穴内,高出地面20cm,做成馒头形。李树定植时在定植穴上开穴,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与要求进行定植。将李苗放置于定植穴正中并扶正,让根系保持舒展,然后一边回填土壤一边轻轻提拉幼苗,让根系和土壤紧密接触,避免窝根,然后继续回填剩余土壤并压实,堆成里高、外与地平形状,防止穴中积水。李树苗移栽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然后覆草覆膜保温保湿,提升树苗成活率。
4 土壤管理
首先,种植李的土壤要求疏松透气、不易积水、肥力高,因此,在李种植前应做好深翻改土以及施肥等各项工作,为李树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李树定植后要逐年扩穴,促进根系生长。建议在李树生长期浅耕1~2次,越冬之前再在树冠外围深耕一次,深度40cm,树冠内可浅耕1次,深度10cm。重点做好对衰老更新树、成年果树的扩穴深翻工作,同时配合施加适量肥料,增加李结果量。最后,要提高间作意识,针对幼龄李树,建议在树冠尚未封行前间作一些豆科绿肥、花生、红薯等作物,禁止间作高秆作物。
树冠封行之后不可再间作,此时可让其自然生草,减少水分、土壤以及肥料流失。进入李树的需水、需肥关键期后,要及时将杂草割掉并进行腐熟堆区发酵,然后还土,为李树生长提供养分,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水保肥效果,促进李树生长。
5 施肥管理
幼年树。施肥要遵循勤施薄施的原则,建议全年施追肥5~6次。栽植后前2年分别在每年的2月、3月、4月、5月、11月追肥一次,每次每株追施0.2%复合肥+0.2%尿素共4kg,促进枝梢生长。
成年树。李树栽植后第三年开始就会逐渐结果,此时建议每年施加基肥1次,同时再追肥3~4次。
具体施肥要点与方法如下。第一,重施基肥,建议在每年的10-11月施,重施腐熟农家肥,辅施复合肥或氮磷钾肥。以每667㎡产果2500kg的李园为例,建议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500kg+氮肥16kg+磷肥60kg+钾肥18kg。施肥时采用放射状沟施肥法,施肥后及时覆土,避免肥效挥发。第二,萌芽肥。李树进入萌芽期后,要及时追施萌芽肥,建议每株李树浇施一担清粪水对尿素190g。第三,壮果肥。为提高果实产量,建议在李速生期每株树浇施一担粪水对钾肥450g+尿素150g,开环状沟施入即可。第四,根外追肥。果实膨大期至采收前3周左右,树冠喷施0.3%磷酸二氢钾+0.3%尿素,间隔7~10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促进果实膨大,提升果实产量。
6 灌溉排水
积水或缺水均不利于李树生长。建园时应当建立完善的排灌设施设备,满足排水及灌水需求。根据李树的需水规律及自然降雨情况灵活控制灌水时间,正常情况下每年只需浇水一次,即在秋季施基肥后灌水,加快肥料转化吸收利用,同时也能确保李树安全越冬。若在持续干旱天气,应当重点灌好花前水、花后水、果实膨大水,开花期要暂停灌水,避免出现落花落果现象。浇水时不可大水漫灌,推荐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李树抗涝性较差,要密切留意天气状况,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避免果园积水对李树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7 整形修剪
幼年树。整形修剪的重点在于扩大树冠,因此,可在春季枝条萌发前定干,将高度维持在40cm左右。萌芽后可根据幼芽生长状态选择4个不同方向的优质芽,萌发后成长为主枝。待主枝生长到40cm时,需进行首次摘心处理,减少过度生长对李树造成的负担。主枝及副主枝上应尽可能多留小枝,并将其培养成为丰产树冠,增加结果量。若主枝生长角度不达标,可对其施加适当外力以改良树形。树形管控方面,则将心形作为首选。
结果树。针对已经结果的李树,需在春末夏初时抹芽除萌,5月中旬将主侧枝上旺长的主梢剪掉,减缓生长速度。6-7月,需要将徒长枝、背枝等影响采光的枝条修剪掉。冬季要重点做好对病虫枝、干枯枝、下垂枝的修剪工作,针对交叉枝、重叠枝以及衰老枝等也要进行适当修剪处理,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促进李树生长。
8 花果管理
合理配置授粉树,满足授粉需求。同时,可以在李园内释放蜜蜂或通过人工授粉提高李树授粉效果,增加结果量。根据树势以及目标产量、着果情况合理控制结果量,做好疏花疏果。确定合理疏果时间,坚持在李二次落果后再疏果,最晚不可晚于硬核期,建议在花后2个月内按照留果量完成疏果工作。中长果枝建议每间隔7cm留果1个,短果枝仅留1个果。
9 病虫害防治
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当提高李病虫害防治意识,做好病虫害调查、监测、预警工作,掌握李病虫害发生动态以及李树生长状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果农了解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同时指导果农科学、正确防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李树的影响,确保李高产稳产。目前,马关县李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红点病、流胶病、穿孔病、蚓虫、食心虫、红蜘蛛等。防治李病虫害时,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原则,综合应用农业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化学技术,提升李病虫害防治效果。
首先,农业防治方面,要求重点做好种苗选择、园地选址、整地施肥、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灌溉排水等各项工作,增强李树的抗病力,预防李病虫害发生。其次,物理防治方面,推荐使用灯光杀虫技术、黄板杀虫技术。如每667㎡李园悬挂黄板30张,可诱杀蚓虫;将黑光灯放置于李园内,夜间开启黑光灯后可诱杀飞虫,减轻对李的威胁。
其次,生物防治方面,要重点推广应用天敌、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如食蚂蝇是蚓虫的天敌,可捕食蚓虫减少李园内蚓虫数量,减轻危害;利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苦参碱、绿僵菌等多种生物、植物农药,对李常见病虫害均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方面,要求科学选择化学农药,禁用六六六等剧毒农药,从正规途径购买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控制好用药时间、方法、剂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防治李流胶病,推荐交替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防治李蚜虫,推荐交替使用50%马拉硫磷、50%灭蚓松可湿性粉剂、50%辛硫磷乳剂喷雾防治,间隔1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