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活动现场。
为迎接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3月26日,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在中国大唐援助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同跳“竹鼓舞”展演活动。600多名师生身着民族节日盛装,手持传统竹鼓,在激昂的鼓点中翩翩起舞,以非遗展演的形式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瑶族竹鼓舞是流传于大化板升乡弄雷村一带的古老民间艺术,古称“跳竹鼓”。其独特的竹鼓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竹鼓以1.6米长的竹筒为主体,鼓头蒙羊皮用于拍击,鼓身雕有竹弦,敲击时可发出丰富的音色,鼓尾则以竹篾编织成喇叭状,整体造型别致。表演时,铜鼓、皮鼓、竹帽等道具相互配合,场面热烈欢腾,是瑶族祝著节、春节及婚庆喜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盛宴。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瑶族竹鼓舞的魅力,更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大化一小党支部书记邓金艳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非遗传承教育,让传统艺术在少年学生心中扎根,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近年来,大化县积极推动非遗“竹鼓舞”的保护与传承,通过“非遗+校园”模式,邀请瑶族竹鼓舞传承人走进课堂,向学生们传授竹鼓舞的技巧和文化内涵。经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竹鼓舞的基本动作,更深刻感受到了瑶族文化的魅力,瑶族竹鼓舞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风采,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晗 覃柳腾 摄影报道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