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411字
阅读预计9分钟
作者 |南平
本期编辑|贾丽豪
本期审核|江怡
图源:“南洋风云录”微信公众号
2024年8月6日,即孟总理哈西娜辞职次日,长期关注孟局势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学者大卫·布鲁斯特(David Brewster)博士发表一篇题为《孟军队面临艰巨任务》的评论文章,分析了孟政治形势和军方在政权更迭之后面临的各种挑战,指出孟军汲取历史上军方干政的教训,在此次政变后可能没有长期掌权的愿望,但恢复长期遭到打压的民主统治将是一个漫长繁琐的进程。此外,作者指出,在孟政权更迭中,最大输家是与哈西娜长期保持密切关系、且都有砖制倾向的印度总理莫迪。如今回头看,本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要点提炼如下:
1.哈西娜的前期统治能够维护国内稳定和经济增长,但砖制倾向加剧,打压和查禁反对党,其倒台为孟提供再造民主的契机。孟军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稳定,为恢复世俗主义的政党政治提供安全保障。
2.孟在1975-1990年以及2006-2008年经历过军方主导政治的局面。历史经验促使军方意识到直接走到政治舞台前沿去主导政治会对其公众形象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哈西娜主政16年内,军方总体上竭力保持政治中立,导致哈西娜被迫依赖准军事组织“快速行动营”执行个人意志。作者研判,孟军可能不愿在哈西娜下台后长期掌权。
3.孟人民联盟作为前执政党,与哈西娜和腐败紧密相关,或将分裂,其高级成员的政治魅力有限,但联盟中的年轻派系,尤其是一些女性政客,希望接管领导权。
4.孟民族主义党认为自己理应在哈西娜下台后掌权,但党首卡莉达·齐亚身患绝症,其子塔里克·拉赫曼因腐败指控长期流亡伦敦,致使该党影响力大幅弱化。
5.各种伊斯兰政治团体的组织性最强,包括之前曾遭哈西娜查禁的伊斯兰大会党。尽管伊斯兰政治团体多年来被排除在权力之外,但若孟举行公平选举,它们获胜概率不容忽视。但穆斯林掌权不符合军方期待,从而为孟政治转型平添复杂性。
6.在地缘政治层面,印总理莫迪堪称最大输家。他与哈西娜长期维持密切关系,都有砖制倾向。哈西娜下台凸显印在南亚影响力下降,尤努斯领导的新政府注重强化中孟关系。孟军或在中印角逐中保持平衡姿态,这将为中国在孟加拉湾加强存在创造契机。
7.美孟关系或将改善,因哈西娜长期反感美国,且在孟上届大选前,时任美驻孟大使彼得·哈斯公然表态支持民主价值观及反对党,严重触怒哈西娜。哈西娜下台后,美或将通过军事援助等手段重建对孟影响,推动美孟关系改善。
8.在外交层面,孟最大挑战或来自邻国缅甸若开邦的内战。若开军与缅政府军激战,罗兴亚人生存在夹缝中间。当前,逾120万名罗兴亚人在孟避难,若开邦内战若持续延烧,必将导致更多罗兴亚人入孟避难。哈西娜政府未曾插手若开邦内战,但哈西娜下台后,孟军可能有兴趣积极介入,以阻止更多罗兴亚难民涌入。但一旦插手邻国内战,对孟造成的结局不可预测。
9.澳希望孟加拉湾地区保持安全稳定,期待孟军未来能够克服诸多挑战,使孟成为奉行世俗主义、走不结盟路线的民主国家。
全文翻译如下:
2024年8月5日(周一),在经历了数周的暴力抗议之后,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被送上一架军用直升机,飞离了孟加拉国。孟加拉国陆军总司令瓦克-乌兹-扎曼将军宣布成立临时政府,并承诺提前举行选举,恢复文官统治。但是,要重建因哈西娜长达16年的砖制统治而遭到破坏的稳定的政治体制,孟加拉国军队将面临艰巨的任务。孟加拉国军队还需要应对印度和中国对缅甸影响力的争夺,以及邻国缅甸的内战。
虽然哈西娜为孟加拉国带来了多年的稳定和经济增长,但她的政府却变得越来越砖制,基本上把任何反对党都挤出了体制。推翻她的统治是孟加拉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重新崛起的机会。但挑战也会很多。
好消息是,尽管军队将自己视为孟加拉国政治的守护者,但它对长期掌权的欲望可能有限。1975年至1990年间,孟加拉国一直处于军事统治之下,军方支持的政府上一次掌权是在 2008年12月,当时哈西娜和她领导的人民联盟赢得了压倒性的选举。
该地区最大的输家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他与哈西娜有着长期密切的私人关系,其中包括共同的砖制倾向。但军队在管理国家方面的经验让孟加拉国军队明白,一旦站到政治舞台的前沿,可能会让其公众地位付出巨大代价。在哈西娜执政的16年中,军队为使自己远离政治做出了巨大努力。这意味着哈西娜通常不得不依靠准军事组织,包括名声不佳的“快速行动营”去帮她干脏活。
在此次政变之后,孟加拉国军队的主要工作将是稳定国家局势,并推动建立新的政党,最好是世俗政党,让这些世俗政党掌握权力。这很可能是一个混乱而漫长的过程。
执政党人民联盟(Awami League)在备受质疑的2024年1月选举中赢得了议会350个席位中的271席,几乎肯定会走向分裂。该联盟的许多高级成员与哈西娜和腐败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政治号召力将非常有限。但人民联盟中也有一个年轻的派别,其中许多是女性,她们将热衷于挺身而出。
另一个主要政党是相对世俗化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该党认为自己在哈西娜下台后自然有权掌权。但该党领袖卡莉达·齐亚(Khaleda Zia)身患绝症,她的儿子塔里克·拉赫曼(Tarique Rahman)为逃避腐败指控长期流亡伦敦。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在该国的影响力。
最有组织的替代组织是各种伊斯兰团体,包括被取缔的伊斯兰大会党(Jamaat-e-Islami)。这些组织多年来一直没有掌权,但如果孟加拉国举行大选,即使有悖于孟加拉国军队的愿望,伊斯兰教派领导的联盟也有很大可能赢得选举。
政变对南亚地区的影响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最大的输家是印度总理莫迪,他与哈西娜有着长期密切的私人关系,其中包括共同的砖制政治倾向。长期以来,莫迪和印度安全机构一直依赖哈西娜来维持孟加拉国的稳定,抵御伊斯兰主义者和中国这个区域竞争对手的影响。随着哈西娜的离去,莫迪现在失去了他在南亚最亲密的盟友,这凸显出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但总体而言,孟加拉国军队有望在孟加拉国的地区关系中扮演一种稳定的角色,很可能在印度和中国相互竞争的影响力之间保持平衡。
哈西娜下台后,孟加拉国与美国的关系有一定的改善潜力。长期以来,哈西娜个人一直对美国持反感态度。美国驻孟加拉国前大使彼得·哈斯(Peter Haas,2022年3月至2024年7月在任)在上届孟加拉国大选前,曾经公开表示支持民主价值观和反对党,这对哈西娜赢得大选毫无帮助。美国现在可能有机会重建自己的影响力,军事援助可能会为美国带来甜头。
但孟加拉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缅甸内战,以及罗兴亚难民有可能再次涌入孟加拉国。目前,在孟加拉国避难的罗兴亚人已经多达120万名。战斗在邻近的若开邦尤为激烈,民族主义的若开军(Arakan Army)正在那里大败缅甸政府军,而罗兴亚人则被夹在中间。哈西娜政府基本上没有试图左右缅甸国内冲突的结果。但孟加拉国军队可能会在若开邦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尤其是为了将剩余的罗兴亚人留在原地,不让他们涌入孟加拉国。这种努力可能会给孟加拉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澳大利亚在这些事件中拥有重要的利益。一个政治稳定、繁荣昌盛的孟加拉国,最好是一个政教分离、不结盟的民主国家,当然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缅甸内战四分五裂,孟加拉湾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备受关注。澳大利亚希望孟加拉国军队能够克服面临的诸多挑战。
作者简介:大卫·布鲁斯特(David Brewster)博士现供职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专门研究南亚和印度洋战略事务。他还是澳大利亚印度研究所的杰出研究员。他曾作为一名律师,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执业近二十年。著有《印度与澳大利亚的安全接触:挑战与机遇》《印度:亚太大国》和《印度的海洋:印度争夺地区领导地位的故事》。
本文转载自《南洋风云录》微信公众号 2025 年3 月28 日文章,原标题为《澳大利亚学者关于孟加拉国政局的分析》
本期编辑:贾丽豪
本期审核: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印国防工业大崛起?美国居然是印军火最大购买国…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