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长江和记打包出售海外23个国家43个港口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交易距离签字生效日期越来越近,最近,香港政府、外交部先后发声,让这桩交易充满了变数。

各方面给出的信息仍然十分有限,香港政府表态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两次被提问相关交易的情况,发言人表态几乎一致,表示此事件需要向相关部门询问,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相关行为。

而事件的当事人长和却对外保持着绝对沉默,处于风头浪口却一言不发。给人的感觉是长和是要执意达成这笔交易,不准备做出任何妥协。

3月28日,这件事终于有了实质性的消息。香港大公文汇记者向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提问,李嘉诚出售港口的交易是否要经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批准,市场监督总局做出了肯定回应。



媒体报道,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回复称: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这是官方第一次作出具体介入路径的回应,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回应的反垄断二司主要负责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另外还有指导企业在国外的反垄断应诉和合规工作的职责。

这和之前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回应是否动用《国安法》对相关交易进行调查时的回应是不同的。市场监督总局的回应,已经为国家介入这笔交易提供了具体路线。

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和贝莱德财团这笔交易,虽然对国家的利益构成巨大威胁,但我国是法治国家,绝不会采取美国泛政治化的粗暴做法。所谓师出有名,道德审判不能代替法律制裁,如何介入、何时介入都需要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找到依据。



市场监督总局的意思很明白,李嘉诚出售港口的行为让贝莱德一次性获得国际上43个港口的经营权,会导致贝莱德对全球港口具有垄断地位。所以国家以反垄断为由介入长和的交易,合理合规合法。

另外,媒体披露了几个交易细节。

  1. 和记黄埔和贝莱德的交易此前并没有向政府进行报备,港府也是在3月4日长江和记发布公告后才“意外”得知的。
  2. 在得知这笔交易后,香港政府立即与李嘉诚的长和进行了联系。双方此后一直保持着沟通,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3. 消息人士称,长和并不会在下周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此前报道的4月2日并不是最后期限,而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



综合各方面的回应和信息,目前李嘉诚出售港口的前景已经逐渐清晰,大概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是调整原有打包出售的计划,剔除敏感港口,重新谈判。比如:巴拿马的两个港口等被移除打包合同,剩下的非敏感地区的港口批准交易,这是一个双方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案。

二是以反垄断为依据,如果长和执意出售海外港口资产,市场监督总局会要求长和必须将43个港口进行单独交易,不得集中出售给一个企业,并允许中资企业参与购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并不准备像美国一样,采取泛政治化来干预市场,而是强调企业行为要依法依规。所以直接叫停交易的可能性不大,分割出售或更可取,也能最大限度维护各方面利益,让外界无话可说。

相信李嘉诚方面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不会站在国家的对立面。尽管他在大陆和香港的资产只占到全球产业的26.8%,大头分布在国外,但他应该非常清楚,如果他背后没有国家做支撑,只会步阿尔斯通的后尘。

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李嘉诚显然非常清楚其中利弊。在全球瞩目的时刻,相信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