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给出了2025年第12周的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前四名的销量领先优势明显,第五名与前面四家的销量已拉开差距,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已逐渐成型,留给新造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数据显示,第12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四名分别为比亚迪、吉利银河、特斯拉、五菱汽车,比亚迪无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遥遥领先,销量高达5.85万辆,居于第一名

第二名到第四名的销量都过万辆,但又未超过2万辆,吉利银河的销量达到1.97万辆,特斯拉、五菱汽车分别为1.69万辆、1.56万辆,位居他们之后的第五名销量则为0.86万辆,与第一阵营已拉开明显的差距。



在这些汽车企业当中,特斯拉无疑是与新造车形成直接竞争关系的,而且特斯拉的价格定位也与新造车相当,可以说特斯拉牢牢占据了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市场,就如手机行业的苹果一样,主抓高端市场。

不过特斯拉在销量压力下,以计划推出价格更实惠的model Q,据称定价估计在14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此意味着特斯拉将进一步下探,这将可能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新的冲击。

国产前三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则更是深入10万以下价位,其中两家最低价在7万左右,另一家则更是低至3万元左右,他们以实惠的价格赢得了更多国内消费者的欢迎。

在低端市场占据优势的同时,其中两强已在大力进攻高端市场,这样的做法可能更为合适,毕竟汽车市场非常看重规模,没有足够的规模,很难在汽车行业生存下去。



汽车的制造需要耗费巨额资金,与手机行业不一样的是汽车无法采取代工模式,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制造厂。

汽车的售后同样需要巨额资金维持,为了维持4S店等售后服务体系的运作,汽车企业的配件大多采取定制化,甚至连螺丝都是定制的,为此4S店得从汽车企业购买一套专用工具。

去年随着几家新造车陷入困境,他们的用户就突然发现自己的车找不到售后服务了,甚至连配件都找不到,此时才明白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这也导致这部分品牌的车辆严重贬值,当时媒体报道指这些车贬值七成到九成,由此导致消费者悄悄舍弃销量规模小的汽车企业。

特斯拉则在高端电车市场居于领先地位,它仅是靠两款售价超20万的车型就能取得1.6万辆以上销量,另一部分从低往高打,共同挤压新造车。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化,新造车企业似乎也在发生变化,有企业表示要转型,而有企业则选择进入价格更低的市场,去年底以来销量猛增的一家新造车就是因为推出了售价10万出头的车型,依托于销量的猛增,甚至一度居于新造车之首。

对此近期某传统汽车企业就指出,没有燃油车的一些企业恐怕很难维持下去,因为没有足够的规模,验证这一切的则是近期又有一家新造车传出研发团队解散、工厂停摆的坏消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