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樊舒瑜
淄博教育经验再次被全国推广。
3月26日,央视《焦点访谈》“强体砺志筑未来”专题将镜头对准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介绍了这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经验做法。
事实上,临淄区金茵小学的“出圈”绝非偶然。多年来,“淄博学校体育”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淄博学校体育早已声名鹊起。
那么,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之下,淄博教育究竟做对了什么?
聚焦
在上述报道中,节目将镜头聚焦金茵小学足球场的一堂足球训练课,用时近3分钟讲述了金茵小学在体教融合方面的举措与成果。
其实,对于金茵小学而言,这只是其一堂再也寻常不过的体育课。
“在金茵小学,足球是门必修课。学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和水平的孩子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翠刚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金茵小学一、二年级主要以球性练习和足球游戏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三年级以上开始进行技巧和对抗练习。
为推动学校足球水平的提高,金茵小学还聘请了退役的足球运动员作为校外老师给学生提供指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近十年来,金茵小学足球队取得了5个省级冠军,先后输送了11名国家队和国少队队员、9名省青少队队员。在金茵小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足球爱上了体育,体育融入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融入了他们的快乐成长。
金茵小学的案例并非孤本。在淄博,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积极探索校园体育发展路径,破解学校体育的发展瓶颈。
比如,为拓宽学校运动场地,张店区凯瑞小学、淄博高新区第九小学等120余所学校因地制宜,创新性地采用了地面、墙面彩绘元素,通过设计不同的图案和玩法,将有限的场地转化为充满趣味和功能性的运动空间,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课间学生纷纷走出教室,走进阳光,快乐运动。
再比如,高青县中心路小学、淄川曜华小学、桓台县第二小学等自制了“微型足球场”“联排篮球架”“摸高器”等微运动器材,打造了许多受学生们喜欢的“微运动”场景。
如今,在上述学校的各个角落,跳绳梯、跳房子、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等传统游戏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尽情挥洒汗水,享受着传统游戏的独特魅力。
而这些案例仅仅是淄博推进“以体育人”工作方面的生动缩影,全市各学校都围绕“以体育人”工作在做不同的探索与实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了解到,就在本月中旬,全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会选择在淄博召开,在教育圈看来,这本身也是对淄博近年来学校工作的认可和鞭策。
路径
学生体质健康抽测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实现省中学生运动会“九连冠”,全国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夺得8金7银4铜,金牌数量居全省第一……
只有学校体育的厚度足够深,才有竞技体育的足够强。上述成绩,正是得益于淄博教育对全市学校体育工作的统筹谋划,搭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对此,淄博市教育局方面表示,近年来,市教育局会同市体育局等部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锚定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以践行以体育人为突破口,以教体一体化为牵引,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系统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创新,构建起教体一体发展的政策支撑、课程教学、常态化锻炼、全员竞赛、文化育人、综合评价六大体系,覆盖每所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渗透每个环节,带动了淄博学校体育的长足进步。
对于学校体育而言,竞技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运动项目的普及。“教会”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要务,也是项目普及的关键,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不可或缺。
为此,全市教育“行政+教研”合力聚焦课堂质量提升,不断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刚性管理,以中考评价改革为引领,积极推行小、初、高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构建“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教育教学体系,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在博山中学,将运动项目按照传统体育类、田径类、球类进行细分,形成了由55个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供学生去选择;高新区第二小学以篮球技能提升为切入点,创设了篮球嘉年华系列课程;高新区第四小学以趣味跑酷为抓手,设计了针对不同年级的五个体能创意赛道,全面发展学生体能;高新区第九小学开展器械体操主题大课间,将学练评贯穿在“人人有特长”的每一个运动瞬间。
除了“教”和“练”,“赛”也是淄博学校体育发展迅速的主引擎。
去年,淄博市确定了“让每个孩子上场比赛”的努力目标,坚持“一区一策、一校一案”,推动各学校建立“小场地、小分组、高频赛”的班级联赛基础架构,系统构建以校级比赛为基础单元、区县比赛为主体单元、市级比赛为展示引领的“齐运动”学校体育赛事体系。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中小学比赛场次达1200余场(次),参与人次达90.1万。全市中学生运动会每3年一届,在2024年举办的全市第十八届中运会中,共有来自各区县、各高中学校、特教学校的694支代表队13708名运动员参与22个大项302个小项的角逐,赛事规模和人数再创新高……
随着上述种种措施的推行,也为淄博体育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无体育不教育。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同样在今年1月,淄博市举办首届中小学(幼儿园)“以体育人”大讲堂活动,这是一次理念更新会,也是一次头脑风暴会。各中小学校校长及部分幼儿园园长参加,对体育的认识由“健身”逐渐向“健身+育人”转变。
此后的2月份,淄博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校长(园长)及学校体育工作者发出《“齐运动强体魄育人格”倡议书》,倡议让孩子们都能上场比赛,让孩子们课间能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也努力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过去,我们说抓体育工作,单纯指强身健体。如今,淄博抓学校体育,更多在挖掘体育对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深层次价值。在‘五育融合’背景下,体育是可以作为全面发展的根基,具有养德、益智、健美、助劳等的育人作用。”淄博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从过去几年淄博教育的成绩来看,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夏季高考成绩连年实现高位攀升,特殊禀赋学生培养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职教高考连续两年在全省30个专业中夺得5个专业第一,近年来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8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10个德育案例入选全国、全省首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4名学生获评全国及全省“新时代好少年”,35人获评省级美德少年,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八次夺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团体总分第一;在全省率先发布《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全学段全环节全链条”整体推进……………………
2023年6月28日至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专题调研组,调研淄博素质教育,调研组对淄博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淄博学校体育的探索仍将持续。
淄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表示,在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全市教育系统将充分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育人功能,深化“五育融合”,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努力把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打造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淄博样板”,持续推进全市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显然,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以体育人”必将成为淄博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