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带来的跨国情缘
一位是驾驶中欧班列的司机,一位是热爱中国戏曲的泰国留学生,他俩如何从相识、相恋,到喜结良缘?他们又怎样见证中欧班列与世界相连?
日前,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了来自西安的火车司机马文东和他的泰国妻子苏维维。
马文东小时候就觉得开火车很酷,长大后报考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西安铁路局新丰镇机务段当上了火车司机。这时他才明白,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酷。
马文东:刚开始是学员的时候,感觉像自驾游一样。慢慢当了副司机,就觉得责任越来越重了。当了司机,那更是一种责任。担任司机和副司机,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枯燥,要自己想办法把枯燥变成享受。
当了两年副司机后,2021年,马文东经过选拔成为中欧班列司机,高兴和自豪的同时,他也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马文东:中欧班列司机跟普通司机不一样,我们平常的线路速度跑到95公里/小时的限速,但中欧班列的速度是120公里/小时的限速。速度高了,我们操作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去瞭望线路,包括盯线路、盯仪表、盯速度……都得看。
工作虽然辛苦,但身为中欧班列司机,马文东深感自豪。
马文东:吃饭不规律,货车没有餐车,我们要带点吃的,等车停了,饿的话就赶紧吃一点;休息不规律,因为开车的时间点不固定,排到几点是几点,一天24小时都有开车的。中欧班列行驶线路很长,我们负责其中的一段,内心很自豪,责任肯定也大。
由于火车司机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马文东本来还担心很难找媳妇,没想到由于一篇关于中欧班列的论文,他和泰国留学生苏维维相识并相恋了。
对自己和中国的缘分,苏维维细说从头。
苏维维:在泰国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开设中文课,学到第二年,我参加一个中文卡通配音比赛,获得第一名,有机会来到中国重庆,感觉中国文化很有意思,学了太极、中国舞蹈、画画。高中期间参加"汉语桥"比赛,获得了泰国全国第三名的成绩。
苏维维比较喜欢中国戏曲,当年为了参加汉语桥比赛,还专门学了一周京剧和一年豫剧。
苏维维:我自己学豫剧《花木兰》,花一年时间准备。老师会指导怎么唱,然后我每天看视频学。京剧我学的是《梨花颂》。京剧很好听的,那时候我同学帮我化妆。
苏维维说,中国和泰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发展很好,这让她萌生了到中国留学、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想法,后来如愿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
苏维维:来到中国之后感觉中国经济很发达,出门不用带钱包,只要有手机哪都能去,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到,觉得很方便。泰国那边中国人开公司做生意的比较多,如果我能学到关于贸易方面的知识,将来有职业发展前景。
2022年,苏维维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外贸易的论文,其中部分内容涉及中欧班列。经同学介绍,苏维维联系到新丰镇机务段了解情况,单位相关部门便推荐业务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马文东为她提供帮助。
马文东说,当时他向苏维维介绍中欧班列、共建"一带一路"的情况,从中国的小家电聊到泰国的榴莲,没想到两人越聊越投机,发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
马文东:就是聊咱们中国铁路,中欧班列主要是把中国的好商品运出去;榴莲是泰国的特产,也可以运过来,通过咱们铁路运输到全国各地,运输到国外。聊着聊着,慢慢地觉得她人不错。
就这样,两颗心相互吸引,慢慢靠近。终于有一次,马文东向苏维维表白,苏维维当时就开心地答应了。
苏维维:可能是因为他的性格,他对我很好,很有责任感。我在中国,他对我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有啥问题他就帮我解决,有什么心里的事儿,他也考虑我的感受。
2023年初,马文东向苏维维求婚了,不久后两人正式走进婚姻殿堂。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不断攀升,马文东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繁忙,但两人一直互相支持,不断进步。
2024年9月,苏维维顺利考取了西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因为她还没坐过高铁,马文东希望有一天能带着她坐一趟高铁,让她体验一下中国速度。
对于未来,马文东有着更多期待。
马文东:作为中欧班列司机,我希望将中国的货物能运输到世界各地。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丨孙伶俐
外联丨崔刚
主持丨王新宇
制作丨杨晓蕾
签审丨安然
监制丨刘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