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伙是否也会在某个时段之后陷入深沉的思考,然后想到【为什么现在某业的模特好像都长得一个样?】

确实,这几年下来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不管是红还是糊,在出道一个阶段之后都会或多或少的往自己身上加科技,而且这个情况越来越明显。



深田えいみ

在这我也列个不严谨的数据吧,如果说90年代的业界,做医美的从业者占比大概也就在10%,到了2000之后,日本的医美行业开始兴盛,所以2000~2010年,这个占比可以扩到30%,而现在呢,在2020年之后,虽然没有很严谨的数据,但是我大致能估到70%以上的占比,而且越往后的新人出道,占比越高。



橘内ひなた

所以很多人也能发现,有一大部分新人在出道一两年的时间里,就像是皮卡丘跨界进化成迪路兽一样。

很多人会说,这个现象是起于【明日花】,兴盛于【深田】,所以业界的风气越来越趋于整形美容化。

其实这么说并不全面,仅凭两个人的成功只能作为代表案例,而不能说是市场风气,日本某业的医美风气会演变成现如今的“逆天改命”也不仅仅只是靠两个人就达成的。




从数据来说。日本医美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到2017年就成为了世界第三的“整形大国”(该数据并未计入中国和韩国),根据报道,排名第一的美国和第二的巴西,做得最多的都是形体整形,而日本则是脸部整形占比最高。

也就是说排除了中韩市场,日本做脸部整形在2017年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也不能说排除了韩国市场,因为现如今韩国整形机构在日本也是一股整形资本。




而日本在2023年,光是脸部美容所用到的注射剂,市值就到了6.1亿美元,这还只是材料费,还不算手术费和其他整形费用。

从这些数据能看出来,日本的医美市场是在短短二十年间就非常迅速的发展起来的,而如此迅速的发展也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就要说到,日本现如今所灌输的整形文化全民渗透。



最近两年有去日本玩过的应该都能感觉得到,日本街头现如今随处可见的广告就是医美广告,尤其是涉谷站门口那个最亮眼的广告牌,现在是常年被医美广告霸占着,因为涉谷那边是年轻男女的闹市,喜欢追赶时尚靓丽的生活,这都是整形资本的主力消费者。



而这是很粗浅的方式,日本医美市场能在短短十几年间从一个“大家都比较保守观念”的市场变成“全民都想要试试”的市场,主要原因也离不开这些医美资本不断的通过各种营销去进行思想渗透。

现在日本整容文化的传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比如随处可见的广告牌,早在2017年左右,这些广告牌甚至会打上【改变人生】的标语,将整形与个人成功直接挂钩。



也确实,在很多时候有一张好看的脸确实能改变人生,比如业界内有【深田】作为代表,业界外同样比比皆是,像日娱中其实也有很多明明实力很强但是脸不行而成为弃子的存在,比如说唱出《Call your name》的gemie在没遇到泽野大神的时候连歌手都不算。

所以美容资本一开始就把形象与个人成功绑定起来,编制了一个非常大型的医美陷阱出来。

随后便是铺天盖地的针对性营销。



医美资本对普罗大众做思想渗透的方式也非常多,随便列举几个:

1、打造【整形日记】账户,寻找一些人不断的记录自己的变化。然后获得自信,改变人生,这个现如今也出现在国内某些平台上,大家也可以看看是否有刷到那种记录自己整形美容过程的博主。

2、打造网红医生,由穿着白大褂的“帅哥”上镜,参与电视节目或者自己做个yout频道做各种科普,实际就是鼓吹美丽思想和颜值至上,而这些帅哥医生,专业过不过关还两说。

3、扶持人工美女获得成功,某些层面来说,业界也有不少从业者的背后就是整形资本,包括非常顶流的那几位,或多或少背后也都有医美资本的扶持。

4、打入时尚圈,再扶持知名网红们获取资源。



大家现在应该也能在某些平台上看到各种搬运日本非专业模特的走秀现场和选美赛,表面上看,都是服装品牌找了一堆具有影响力的网红,或者网红脸的素人来进行走秀。

但是,其实这些现场的背后,包括这些网红背后,都有医美资本投资赞助,而这些网红们,不管男女,或多或少也都接受过医美的扶持和广告代言,然后这一批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遍布了各个视频频道和SNS。



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年3月份的关西girl结束后有人发文吐槽,说这金钱和手术刀整出来的假比赛现如今【全员明日花和深田的脸】,然后立刻有人怼他:你想看的难道是丑的?

也能看得出来,在医美资本多年的操作之下,其实审美也已经被绑架了,现如今日本网红界越来的越花姐化,也可以理解为审美也在花姐化,而脱离花姐化的自然脸,竟然有人会把这个标准定义为丑。

医美资本通过举办各种选美比赛和时尚活动,精心打造了一个"人工美女"的展示平台。这些活动不仅为整形诊所提供了绝佳的宣传机会,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种一致的“美”。



15年前的广告模特

医美资本的力量还体现在对娱乐产业的渗透中。许多经纪公司公开要求艺人进行微整形,以符合所谓的"上镜标准"。这种要求逐渐演变成行业潜规则,迫使更多人加入整形的行列。

媒体在资本的影响下,不断强化特定的审美标准。V字脸、大眼睛、高鼻梁成为美的代名词,而自然的面容特征反而被视为需要修正的缺陷。

这种单一化的审美标准,本质上是绑架了观众欣赏多元美的能力。

而且这种审美这种思想,并不仅仅只针对于某部分人,可以说是男女老少皆是狩猎目标,这不仅仅只是针对年轻人的思想灌输,包括中年和老年男性同样是目标,现如今日本很流行的男士美容,其营销手段堪比风俗业流程,而对于老年人,其实老年人更容易陷入年龄焦虑,所以针对于老年人的医美在日本同样是很发达。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和商业背景之下,就更不用说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了,对于医美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是非常高的,医美资本甚至是从娃娃时期就开始抓起。



2021年,日本某知名少女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起因是某整形医院公布了针对16~19岁女孩问调中,有91.8%的女孩子表示希望进行美容整形,于是就有了杂志进一步问调,在200名8~15岁的年轻受访者中,几乎全员都表示未来考虑进行医美,而她们提供的理由也各有不同,其中占比最多的是【想变得可爱】和【想要获得自信】

而这些理由,也是医美资本在多年运作下灌输给她们的,就如我上面提到的,日本早期的医美广告,就是在灌输【医美能改变命运获得成功】

这些中小学生能在这么小接触到医美知识和途径,主要就是通过yout、tiktok和ins,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医美网红和整形日记所产生的影响。



森日向子

并且,随着大数据算法应用越来越商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整形广告总能出现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向最合适的人群传递信息。这种信息轰炸制造出一种虚假的需求:你需要通过改变容貌来获得幸福。

所以日本业界现如今为什么越是新人越喜欢往自己身上加科技呢?

并不是说混得不好就想着学深田逆天改命,甚至不能说是经纪公司建议去做(当然大部分经纪公司还是会建议去做),反而是有挺大一部分年轻的女孩子,就是奔着去做医美,或者已经做了医美并且欠下了一大笔医美贷款,才进来的业界。

包括【森日向子】早期出道的时候也说了,她就是奔着做整形才进的业界求发展



五日市芽衣

至于做医美所要面临一定的风险,其实反而不会体现在公众视野中,当然,即使明知道有一定的风险以及需要长年进行保养所需要花费的金额,在医美这铺天盖地的轰炸下,估计也会有很多一部分人选择忽视。

因为这种陷阱本质上也是消费主义的陷阱,绝大多数人都逃不掉,消费主义的陷阱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充分的利用社会比较心理,越是年轻越会进行比较心理。

当周围越来越多人选择整形,个体很容易产生容貌焦虑,资本所有的营销也都是在制造这种焦虑,进而让更多的人加入整形的行列。

这种从众心理使得整形逐渐从个人选择演变为社会压力,某业又往往就是医美泛滥的重灾区,目前现役当中,超过70%的从业者,都经历过不成程度的医美。



所以某业的比较心理即使互不相识,但是能得到的结论就是【大家都整】,也就引导更多的后来者贷款也要做。

再加上业界有那么几位代表案例,比如花姐,深田等等,越是活得精致,越容易让人联想到【逆天改命】。

多方因素之下,别说某业现如今都有不同程度的医美科技,即使在某业之外,也免不了有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娱乐行业,男男女女灯红酒绿,其实美得千篇一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