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蛋白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鸡胸肉、牛排、水煮蛋这些动物性食品。

你知道吗?餐桌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豆制品、坚果、全谷物,也是补充蛋白质的“隐形成员”!只盯着大鱼大肉补蛋白,身体可能会错过许多重要营养。

01

蛋白质有多重要?

蛋白质堪称生命的基石,人体的肌肉、免疫细胞、消化酶乃至毛发,全都依靠蛋白质来构建。

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建细胞、供给能量

蛋白质是构建身体细胞的关键原料,对于修复受损组织,像肌肉、皮肤、骨骼、毛发等,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能够分解为氨基酸,进而为人体提供能量。每克蛋白质大约可提供4千卡热量。

2

调节生理功能

蛋白质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过程,保障身体各个系统能够协调运行。部分蛋白质(例如血红蛋白)承担着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的任务;还有一些蛋白质(如铁蛋白)能够储存矿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

另外,一些激素(比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本质上也是蛋白质,它们能够调节诸如血糖水平、生长发育以及生殖功能等生理功能。

3

维持免疫

蛋白质参与免疫细胞的生成并影响其功能,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能力。

我们日常所说的“抗体”,其本质就是蛋白质,它们能够识别并中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02

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蛋白质?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而言,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每日总能量供给的10%至15%。以体重60公斤、从事中等体力活动的人为例,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大约为每千克体重0.8至1克。


依据我国最新发布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建议成年女性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55克,成年男性则为65克。

03

被低估了的植物蛋白

提及补充蛋白质,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牛羊肉、鸡胸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

动物性食品的确富含蛋白质,并且其氨基酸组成模式与人体需求极为接近,属于优质蛋白。然而,大家也别忽视了一种蛋白——植物蛋白

对于健康成年人每日所需的蛋白质,通常有 30%至50%来源于日常摄入的肉、蛋、奶以及大豆类食物。需要留意的是,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在 35%至40%之间,氨基酸组成也较为合理,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而人体所需剩余的50%至70%的蛋白质,则来自谷物、杂豆等食物。其中,谷类含有约 8%的蛋白质,尽管占比不算高,但由于作为主食的摄入量较大,所以依旧是人们日常获取蛋白质的重要途径。

04

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怎么选?

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宛如武侠剧里的侠客组合,各自身怀绝技且能相互弥补不足。

肉、蛋、奶等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组成模式与人体最为接近,人体的吸收利用率也最高。不过,动物来源的蛋白质也存在短板。以肉类为例,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往往较高,若长期大量食用,容易提升高血脂、高胆固醇以及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较于动物来源的蛋白质,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含量也显著降低。并且,植物来源的蛋白质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这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植物蛋白也存在一定缺陷,其氨基酸组成并非尽善尽美。例如,大米中缺乏赖氨酸,大豆的蛋氨酸含量相对较少。但有趣的是,当大米和大豆搭配食用时,就能相互补充短板。像“米饭 + 豆腐”这样的组合,其氨基酸利用率比单独食用米饭要高出50%。


有研究表明: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与延长健康寿命存在关联。与摄入较少植物性蛋白质的人相比,中年时期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质的人,晚年健康长寿的可能性会增加46%;而动物蛋白的情况则相反,每增加3%的动物蛋白质能量摄入,健康长寿的可能性就会降低6%。此外,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质的人,患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更低,总死亡率也更低。

总体而言,蛋白质的选择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明智的做法是让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携手合作”,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加丰富多彩,也更有利于健康。

资料丨人民日报

编辑丨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