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3月28日电 (记者郭莹)由四川省、重庆市两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编制的区域地方标准《川渝省际毗邻地区公交运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至此,川渝省际公交正式驶入“标准化+”快车道。
自首条省际公交开通以来,川渝两地已累计开行25条省际公交线路,日均客流达1.1万人次,“1小时生活圈”逐渐从规划图景变为民生实景。标准通过推进川渝毗邻市(区、县)间的公交服务标准化与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数智化技术推广,推动川渝省际公交由“开得通、走得了”向“留得住、通得好”转变。
记者了解到,此前,该标准已经在两地合作单位率先试点应用,通过实施票价普惠政策、优化购票流程、推行公交一卡通互刷互认、规范运营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成功推动川渝间多条省际公交线路的优化升级,使出行成本降低40%,通勤时间缩短60%,单条线路日均客流量增长300%,区域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有效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的标准针对川渝复杂的山地地形,规范细化了线路安全技术标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强化运营调度和安全管理;以低碳发展为核心理念,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车辆,强调优化资源利用以及绿色交通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兼顾通达性与节能高效;突出公交公益属性,兼顾成本监审与现行价格水平衔接的基础上,规范川渝省际毗邻地区公交票价,让跨省通勤更便捷、更惠民。
随着规范的全面落地实施,川渝两地省际公交运营服务将迈向标准化、协同化新阶段,实现从“局部试点”到“全域贯通”的跨越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