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什么样的学校确实至关重要。这个校名并非只是在学生时代拿来比一比那么简单,日后将自己的学校当作跳板去做其他事情时,会更有帮助。网上有个网友称自己是学渣,当年他在一所省重点读书,高考前 30 天老师做考前动员时,非常自信地说了一句话。
哪怕你在我们学校考倒数第一,但只要记住你是重点高中的,你就一定不会考得比其他院校的学生差太多,因为在这里的凤尾在别人那里就可能是鸡头。其实考研不也是这样吗?
为何考研考本校,就等于拿了“嫡子剧本”?考生亲身经历过的才懂
考研的意义就像是第二次高考,似乎大家准备考研时又从零开始了。985 的本科生若不好好准备也可能白费,而这却让本科出身不太好的人,有机会冲一冲 985。我们确实得说,考研是为了让很多人圆自己高考失利的梦。
但也别忘了,有些学生参加考研其实并没有宏大目标,他们只是想求稳,只要能考上研,哪怕这个学校不太好,或者没什么新鲜感,哪怕是自己的本校,那也没关系。如果自己的学校本来就很好,那考本校也是很有优势的,为何这么说呢?
很多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知道古代的嫡长子吧,他们获得继承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而考研考本校的学生就如同拿到了这种嫡子剧本。有的同学今年刚从考研考场上出来,他们最有发言权。
说在沈阳某学校复试时,老师问哪些同学是本校的,据说态度截然不同,本校学生参加考试时的松弛感和自信心确实没得说。还说开学时,四川某高校有个辅导员讲,大家压力别太大,实在不行就多花点时间多面试几个。
意思是只要人不错,能力还行,就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毕竟都要考本校了,老师对本校学生肯定会有所照顾。据说复试有一个原则叫本校优先,但也有例外情况。有个广东的网友说,本科时有个同学考本校,压根儿不复习。
直接裸考,专业课问题被老师问得一问三不知,反过来还笑嘻嘻地劝老师别紧张,老师气得直接给不及格,把他刷掉了,说才不要这种学习态度极差的学生。
所以说如果要考本校,也不能完全没有准备,平时要给老师留下极好的印象
上考场后也不要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好像自己有后台的样子,而是至少要给老师一个好态度,这样老师才有理由捞你,不至于问什么都不知道,不然就算把这个学生捞上来,也是给自己找麻烦。
老师愿意给本校学生一定照顾,原因很简单,这是人之常情,谁都愿意给熟人提供一些便利,但前提是这个学生得值得,至少不能给老师添麻烦。如果老师高情商地给你透露一个信号,告诉你考本校可能会相对轻松些,但这个学生不仅不珍惜这个消息,还到处宣扬。
好像自己已经考上了,那这样的学生显然会被淘汰。而且不要完全抱有这种侥幸心理,过于自信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所有学生都报本校,本校的录取名额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学校还指望录取一些外校的优秀生源。
要么是来自较好本科、在报考第一志愿时被调剂刷下来的,要么是比较努力的外校学生。总之,要形成一个平衡,而不是完全不讲任何公平和规则。哪怕是考自己的学校相对轻松些,那也得先考虑保研或者把功夫用在平时,这样考研时确实能少些麻烦,而且要对导师怀有感恩之心。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