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长江和记跟贝莱德集团签字的日子只剩6天了,所有人盯着长江和记接下来怎么走。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港府罕见地派了专人直接找到长江和记的高层,说是要好好聊聊这笔交易的事,摆明了不想让这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定了。
商务部的专家更是直接开炮,一句话戳中要害,将李嘉诚的算盘抖了出来。
时间紧,压力大,李嘉诚是保住名声还是硬扛到底?商务部对此事又有什么看法?
要知道,港府平时很少会掺和到这种商业买卖里去,所以消息传出来,整个商界都炸开了锅,大家都在猜,港府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李嘉诚这回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全身而退。
这笔交易也不是一天两天蹦出来的,早在几个月前,长江和记就放出风声要卖港口,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事没什么问题。
生意场上,你情我愿,卖家赚了钱,买家拿了资源,天经地义,但后面长江和记的操作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他们没有走公开招标的路子,悄无声息的就跟贝莱德集团私下谈妥了,而且定的时间非常赶,3月份宣布四月份签约,完全留下任何可操作的空间。
让人感觉这些港口对长江和记是“烫手山芋”一样,急不可耐的想脱手。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按理说这么大的资产出手,怎么也得公开喊个价,价高者得,自己也能利益最大化吧?可李嘉诚偏偏没这么干,外界只能猜,他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打算。
紧接着,事情开始发酵。
特朗普团队突然跳出来放了大招,说要对所有停靠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加收一笔高额的停泊费,连中国注册的船、中国造的船都跑不掉,每次在100万到150万美元不等。
这消息一出,谁都看得出,美国这是要拿港口做文章,卡中国的脖子。
而时间刚好卡在李嘉诚卖港口的这个节点,难免让人觉得哪儿不对劲。
这些港口要是真落到美国公司手里,未来中美博弈加剧,谁敢保证这不会变成对方手里的筹码?
港府这时候坐不住了,香港特首李家超在记者面前,撂过话
“任何企业做事都不能踩法律的红线”。
这话没有指名道姓,但谁都能听得出,矛头直指李嘉诚。
前特首梁振英也没闲着,直接在网上发文,点名批评李嘉诚,说:
“没祖国的商人就像没爹妈的孩子,早晚被人欺”
港府这次派人找上门,显然是想给李嘉诚一个台阶下,顺便也试着把这事往回拉一拉。
毕竟,香港的地位和经济本就敏感特殊,港口要是真出了岔子,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嘉诚那边的态度却有点模棱两可。
商界有消息说,长江和记的高管们到现在还没完全拿定主意,签字的日子越来越近,要是毁约,得赔一大笔钱,生意人最怕的就是这种硬亏。
可要是硬着头皮往前走,交易一旦落地,外界会怎么看,北京那边又会怎么看?中国这边,
外贸体系要是真受了影响,那可不是赔钱能解决的问题,港口连着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李嘉诚这步棋,赌的可不只是他自己的身家。
商务部的专家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了。
3月26日,商务部研究院的人直接把话挑明了,说李嘉诚这是在拿“在商言商”当挡箭牌。
这话说得够狠,但也够准,专家的意思很明白,这次的买卖,怎么看都不像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港口这东西,不是随便卖了就能拍拍手走人的,它牵扯的利益太大,影响的范围太广。
专家还点了一句,说李嘉诚要是真只想着赚钱,那为什么不公开招标,非得偷偷摸摸跟贝莱德集团敲定?这不明摆着有猫腻吗?
说到这,事情的脉络就清楚了。
李嘉诚现在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公司眼前的利润,一边是国家层面的利益。
港府这次出手,算是给了他一个喘息的机会,想让他自己掂量掂量,可时间不等人,7天之内,他必须给个说法。
长江和记要是真把港口卖了,这些年李嘉诚靠着眼光和手腕攒下的名声,可能会因为这一步走错,彻底翻车。
美国那边摆明了是要拿港口做文章,特朗普的命令已经下了,摆出一副不惜代价压中国的架势。
贝莱德集团作为美国的玩家,接手港口后会怎么用这张牌,谁也说不准。
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命脉被别人捏在手里,李嘉诚要是真把这步棋走下去,他面对的就不只是香港的舆论,而是整个国家的态度。
这事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只是李嘉诚一个人的选择,而是牵动了中美的神经。
港府的介入是个信号,商务部的评价是个警告,剩下的,就看李嘉诚怎么选了。
他要是能悬崖勒马,配合港府把这事圆回来,长江和记的名声还能保住几分,可要是执意往前冲,后果恐怕不是他一个人能扛得下的。
7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李嘉诚来说,这可能是他这辈子最难熬的几天。
交易的钟声已经敲响,所有人都在等着看,长江和记的会议室里会传出什么样的消息。
这些港口到底是继续留在自己人手里,还是被送到大洋彼岸,这一步决定的不只是李嘉诚的未来,还有更多人的命运。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