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长桥街道长桥四村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不时传出一阵阵缝纫机“哒哒哒”的欢唱。73岁的张阿姨捧着改好裤脚的裤子,笑得合不拢嘴:“居委会这缝纫机真是及时雨,不用出小区,裤子就改好了!”谁也想不到,这台让老人们交口称赞的“明星设备”,几个月前还是楼道里碍眼的“钉子户”。


楼道清理遇难题:弃置缝纫机何去何从?

长桥四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房屋面积较小、一梯多户等因素让楼道堆物成为社区治理的“老大难”。在党员志愿者初步调研走访过程中,就听到了不少居民的“抱怨”:家门口楼道里横着台积满灰尘的蝴蝶牌缝纫机,这架锈迹斑斑的“老古董”堵住消防通道,有安全隐患,在与其主人沟通过后,也迟迟没有搬走,又成了邻里矛盾的导火索。

“不能直接当废铁处理!”当居委工作人员和缝纫机主人沟通的时候,主人态度也十分坚定,“我知道在楼道堆东西不对,但是这台缝纫机还是好的,后面还可以‘派派用场’,当垃圾丢了我是不舍得的。”听了缝纫机主人的诉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宋萍也觉得简单的一丢了之的确不妥。这可是当年的“三大件”,是这批老年人心中的“宝贝”,既有实际的用途,也是老人们珍贵回忆的载体。面对这一难题,在党总支扩大会议上,党员骨干、社区干部们最终商讨出变“堵”为“疏”的策略,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旧物新生见巧思:缝纫机架起连心桥

长桥四村党总支副书记朱小玲在工作例会讨论时提出,在她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居民小郭具有服装缝纫的专业技能,日常对社区的工作也很热心,说不定她可以让这台旧机器重新运转起来,为小区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体提供免费的缝缝补补的服务。当朱小玲代表党总支找到小郭本人,说明情况后,大家一拍即合,热心社区服务的小郭当场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小郭仔细检查了机器,确实还可以正常工作。而缝纫机的主人也欣然同意让这台老机器为小区服务。今年年初,系着红绸的缝纫机踩着新年的钟声正式首次入驻党群服务站。“小郭缝补”准时开张:改裤脚、换拉链、缝被套……短短几周就收到不少“订单”。


社区治理“绣”新篇:小切口做好治理大文章

长桥四村党总支书记宋萍告诉记者,长桥四村党总支在日常走访中,特别要求社工在走访居民时,一定做个有心人,一次看望有一次看望的成果,一次聊天有一次聊天的收获。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居民真实的情况和诉求。

在这次学雷锋活动现场,除了小郭,还有理发师傅、磨刀师傅、旧物置换、流浪猫志愿者,他们都是社区在走访中挖掘到的“宝贝”。这些志愿者都是来自本小区的居民,通过党总支搭建的平台,成为为小区服务、积极参与小区治理的长足力量。


据了解,在长桥街道,不管是旧小区还是新居民区,每个居民区都有不同特色的自治项目,并取得了多方满意的治理成效。如汇成二村将很早之前搭建的充满安全隐患的违章建筑,利用美丽家园改造的机会,旧违建巧变小花园,打造出了家门口的健身空间,周边居民从过去的投诉不断变成纷纷主动出来做维护环境整洁的志愿者;中海瀛台居民利用小区内全职妈妈多,对于孩子照护尤其是儿童阅读有很大需求的特点,居委搭建平台,将闲置书籍与人力资源同步激活。闲书最后捐赠给了拾贝湾图书馆,全职妈妈、社区党员也变成了爱心志愿者。经过多年发展,瀛台拾贝湾自治项目已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明星项目。

长桥街道在处理楼道堆物、卫生死角、安全隐患空间等社区治理老大难问题时,面对“清退伤感情、保留存隐患”的两难局面,不是一刀切的一清了之,而是通过党建引领、“走四百”(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等排摸走访倾听居民诉求,在充分尊重居民情感和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坚持正向巧妙引导,确立了旧物置换、旧物新生、旧空间巧翻新等社区治理新思路,社区巧搭平台,盘活旧物旧场地资源,激发能人、热心人资源,旧物件蝶变新生命,小改造点亮微幸福,通过“小切口”做好社区治理大文章,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记者:沈艺飞

编辑:孙清渠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