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带来了4个好消息,看病就医有新变化,而且个个都是利好,尤其是值得关注的,先诊疗后付费就要来了,具体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
第一,门诊预交金取消了
根据要求,自2025年3月31日起,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资金清算、退款。
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过门诊预交金,但其实这个制度建立比较久了,而且随着时代社会的进一步已经弱化了,但还没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而从3月底就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门诊预交金不用交了。这样就减轻了患者缴纳预交金的负担。
当然,这也并非一刀切,如果有人觉得预交一些钱,避免频繁排队缴费,挺方便,也可以自愿缴纳,总之这个变化是很人性化的,把选择权给了患者,把方便给了患者。
第二,住院预交金额度降低
除了门诊预交金,还有住院预交金,这次住院预交金没有一并取消,但是额度降低了。毕竟,相比门诊,住院的费用开销还是更大的。
住院预交金要降低到多少呢?
根据通知,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自2025年6月30日起,公立医疗机构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收取住院预交金。
降低住院预交金,减轻了患者的缴费压力。
举个例子,假设某种病住院的话,之前医院要求缴纳5万元的预交金,而根据测算,个人自付水平只有2万元,所以,住院预交金以后降低到2万元,患者就不用缴纳5万元,而只需要缴纳2万元预交金了,这样就能大大减轻患者的住院负担,减轻患者的资金压力,总之是朝着好的方向变化的。
第三,提高住院费用结算效率
根据通知的要求,原则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在患者出院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住院费用结算,逐步实现24小时内结算。探索推行“一站式结算”、“床旁结算”、“线上结算”等便民措施。
思之想之发现,现在很多医院已经推出 "床旁结算" 服务,患者在病房里就能通过护士的移动终端完成医保报销和自费部分支付,直接打印发票走人,彻底告别 "出院还要排半天队" 的历史。这样就节省了患者的时间成本,不用等待那么久,减少排队的时间,提升就医的感受。
第四,“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新模式要来了
通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结合个人征信体系等信用工具,逐步探索面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就诊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方式和信用就医结算方式。
以前患者总觉得 "不交钱就不给治",现在医院主动承担资金风险,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当然,这是要有信用工具来支撑的,之所以跟个人信用挂钩,为的也是避免恶意逃费的风险,毕竟医院不是福利机构,如果逃费的人多了,也会影响正常的运营。
这对于信用好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利好,试想一下,信用好的人生病住院可以享受先治疗再付费,这其实是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信用好能享受到更多的便利,这种模式既减少了反复排队的麻烦,又通过信用机制降低了逃费风险。
我们希望这些新政策尽快落地,让患者享受到新政策带来的便利和利好,可以看出,很多措施明确了时间表,这是很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