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
家园携手
呵护孩子成长
关注!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WHO报告:全球10-19岁青少年中,约10%-20%受心理障碍困扰,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教育部2023年调研结果:35%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焦虑症状,近20%小学生有抑郁倾向。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调查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而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0%。
为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受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由于青少年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的时期,他们一方面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极易形成狭隘的意识和不良的心态。这些“隐形杀手”正在侵蚀孩子的内心↓↓↓
01
学业高压:
“双减”后,补习班减少≠压力消失,考试排名、升学焦虑仍如影随形。
02
家庭关系:
父母离异、过度溺爱、语言暴力……家庭冲突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首要诱因。
03
社交困境:
校园霸凌、同伴排斥、短视频沉迷导致现实社交能力退化。
04
身体信号被忽视:
食欲骤变、频繁头痛、注意力涣散……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身体警报”。
家长/教师必学的“引导指南”
1.识别早期信号:
→ 孩子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暴躁;
→ 对原本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孩子出现自伤行为(如划手腕、反复撞头)。
当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 错误观念:“孩子只是叛逆期,长大就好了!”
2.建立有效沟通:
黄金三步法:
倾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让你难过?”(而非质问“为什么考这么差”)
共情:“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这确实很难。”
引导:“我们试试一起找解决办法好吗?”
3.采取干预手段:
*家庭干预:
☑精神支持
☑提供宣泄机会
☑给予希望和乐观精神
☑有选择的倾听、劝告
☑直接建议和限制
☑建立信任关系
*求助心理健康门诊:
☑了解问题和需求
☑提供支持和鼓励
☑制定和实施干预计划
☑定期评估和调整以及提供专业支持
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
携起手来
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WHO 2023年全球精神卫生报告》与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数据
【2】《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与行动指南》
【3】《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
审核:娜姐
主编:敏儿
编辑:蕾蕾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