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州3月28日电 (记者陈蓝燕)坚持公证检验“全国一盘棋”整体联动,周密组织实施棉花公证检验;持续开展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监测和非棉纤维质量监测;开展棉花产地追溯体系构建及应用基础研究……一项项举措勾勒出全国纤维质量监测工作不断创新的足迹。
27日,2025年纤维质量监测工作座谈会在福建福州召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邓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纤维质量监测工作座谈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会议指出,2024年全国纤维质量监测机构按照总局党组“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凝心聚力,笃行实干,在纤维公证检验服务效能、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纤维监测技术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效保障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源头质量,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良好市场秩序。
过去一年,我国纤维质量监测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公证检验“一证通行”取得进展,公检证书用于产业结算率接近80%;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总量首次突破10万吨;组织完成30项纤维领域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和1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审查工作;推进大容量纤维测试仪(HVI)国产标准样品研制,研制6种棉花标准样品等。
会议强调,2025年全国纤维质量监测机构要把握好“点”和“面”、“破”和“立”、“谋”和“实”这三对关系,做到整体与局部、守正与创新、使命和担当三个统一。要强化纤维质量监测工作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科技属性和民生属性,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巩固和完善纤维公证检验制度,持续优化监测服务供给,大力促进监测价值转化,全面增强队伍素质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会上,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作为代表之一进行交流发言。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主任潘行星表示,过去一年,中心围绕服务福建市场监管“九大工程”,发挥市场监管“工具箱”作用,坚定筑牢市场监管现代化、福建万亿纺织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支撑。下一步,福建将深耕“差异化”创新,着力技术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不断推进产业攀登新台阶。
此外,安徽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德州市、陕西省咸阳市等地纤维质量监测机构负责同志也作了交流发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纤维质量监测机构负责同志,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班子成员、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