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近日,四川省石棉县希望小学多项采购事宜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该校采购清单显示,其采购的“松典相机”中标价格14050元,而该相机网络售价仅631元,中标价格严重不合理。此外,石棉希望小学全校师生仅1800余名,却采购了8400个定制餐盘,疑似超量采购。
对此,四川省雅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由于许多具体的工作在采购公告内没有明确、详细地体现,因而造成了一些误会。“学校只有1800多名师生,却买了8400个餐具,这是当时为了更高效地推进采购工作,将几个学校的采购项目打捆到希望小学进行采购的。希望小学作为采购业主进行代采购,采购完成后再根据各学校需求进行分配。”
至于采购相机价格不合理一事,工作人员表示,当时确实是采购参数设置不标准,所以导致供货商第一次供货时不符合采购需求。后续跟采购商沟通磋商后,对方按采购价格调换了供货产品,学校实际收到的是符合价格以及采购需求的佳能相机。
在石棉县教育局3月25日发布的关于“石棉县希望小学设备设施采购项目标价不合理”等贴文的情况说明中,对相机采购事宜也作了如下说明:
为满足日常微课录制等教学需求,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石棉县希望小学作为学区领办学校,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购相机等一批教学设备,供领办学区内多所学校共同使用。在2023年11月货物交付时,石棉县希望小学发现供货商提供的相机与采购使用需求不符,拒收该相机。经与供货商协商后,供货商将相机更换为与中标价价值和使用要求相符的相机,经组织专家验收,符合合同约定标准。
2024年7月,纪委监委获悉相关情况后介入调查,认定该项目采购过程中存在审核不到位的情况,并对相关人员给予相应处理。
下一步,我们将举一反三,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全流程监管。
以上相关信息,向我们完整展现了石棉县希望小学采购中存在着审核不到位、常态化监管机制不健全、全流程监管存在风险漏洞等问题。
而当这些问题存在,就难免出现采购参数设置不标准、采购执行过程粗糙、采购公示信息不完整等状况,进而给公众造成“误会”。
当地纪委去年7月就对采购过程中审核不到位的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如今却又因公示信息的不合理再次引发舆论发酵,说明相关问题一直并未得到有效整改。
那么,今天这个时候就不能怪公众“误会”了。
而是要反过来,直面自身责任,对照政府采购相关法规——
看看“将几个学校的采购项目打捆到希望小学进行采购”“希望小学进行代采购,采购完成后再根据各学校需求进行分配”等这类”打包“采购主体的做法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给各学校落实账目单列、专款专用的财务制度带来障碍?是否削弱甚至剥夺了其他学校采购的公示责任及其服务对象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并由此导致公众误会等等。
总之,政府采购是为使项目资金运行更透明,而非更混沌。
所以要解决公众“误会”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学校及教育部门切实依法办事,襟怀清正,在花每一笔钱上都经得起审视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