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人苏轼说:“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人总是有困惑的,需要寻找一种智慧,答疑解惑。

哲学家庄子,就是最好的答疑人。

当下,很多人和父母争吵不休,无法住一个屋檐下,就是分开住,还是冷眼相待。

这时候,建议你多读一读《庄子》,看到里面的三只虫,就释然了。



01

夏虫:父母和儿女,出生的时代不一样,观念谈不拢。

广袤的原野上,有一个小朋友,拿下一只蚂蚱,然后聊天:“冬天的雪,很美吧?”

蚂蚱茫茫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小朋友聊起冬天的梅花,蚂蚱还是不知道。

原来:“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

和夏天的虫子交谈冰雪的样子,太滑稽了。你说一万句,在对方的心里,就是胡闹。

父母和儿女,每一年都在经历春夏秋冬。但是从人生四季来说,是不一样的:父母在秋冬,儿女在春夏。

儿女看什么,都是积极向上的,甚至有很强的好奇心。父母看什么,都显得老气横秋,讲一些过时的道理。

不同的出生年代,让父母和儿女的成长方式,思维方式,格局大不一样。

儿女喜欢动漫,但是父母一辈子都在看老电影,古板的电视剧。

父母一旦认定儿女的爱好,是错的,这就大麻烦了。父母会指责儿女很幼稚。

反过来,儿女认为父母喜欢老电影,说一些古训,是愚昧,不与时俱进,也会争吵。

特别是一些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父母,似乎和时代脱节了。

父母只知道,要勤劳,要节约,没苦硬吃,却不知道可以用科技去换金钱,用网络去改变命运。

最可怕的是,父母用上世纪的经验,指导本世纪出生的儿女。这就是瞎指挥。

如果你看不惯父母,那就想一想:不同时代的人,谈不拢,算了。

各自都带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思维,处事方式。不一定“求同存异”。他们的唠叨,少听。你也可以自己走远一点,保持距离。



02

蝉虫:父母和儿女,站的位置不一样,眼里是不同的景象。

有一只大鹏,飞到九万里高,准备去九万里之外的地方。

一只蝉看到大鹏,嘲讽了一句:“我从地面飞到树上,到了大榆树上,就累了,要休息。你去九万里之外,怎么可以做到呢?你为什么要飞那么远,有用吗?”

大鹏本想解释几句,但最后选择了不说话。

是的,之二虫又如何?

高空的大鹏,对世界是鸟瞰;树下的蝉,似乎在摸索地面的风景,树林外的东西,就一无所知了。

人,在十楼,三楼,看到的风景是不同的。三楼往下看,是杂物;十楼看,是远方。

以此类推,儿女去大城市,父母在小县城,小乡镇。高度就大不一样了。

你让务农的父亲,理解什么是高铁,都很困难;让种菜的母亲,理解什么是元宇宙,这太难了。

好了你还是不要谈什么大城市的东西,回老家,也是陪父母吃顿饭,瞎扯几句,然后继续外出,去自己的世界,打工,创业,赚钱。

只要大家都平安,在不同的地方,也蛮好的,还有一些思念的元素。



03

蚊虫:父母和儿女,爱和被爱的方式不一样,爱难以被理解。

有一个爱马的人,用竹筐装走马粪,给马清洗,给最好的草料。

忽然,有一只蚊子,飞到马背上。

爱马的人急了,马上就拍打蚊子。

马就受惊了,反口就咬住爱马的人。

庄子说:“意有所不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人本来想要表达爱,可是表达方式不对,就好心办坏事了。

父母和儿女之间,也会互帮互助,但是帮助的东西,不一定是对方需要的。常常误解,也常常愤怒。

有一个冬天,我安排母亲都城里住。毕竟乡下的风雪太大,也常常停电。

母亲到了城里,非常生气:“让我住鸽子笼?”

在电烤炉面前,母亲一点不自然,觉得不如炭火。

在电视机面前,母亲很生气,只是一些网络电视,没有卫星信号。

在吃饭的时候,母亲也生气,毕竟街上没有菜地,买菜也贵。

终于,母亲一气之下,回到村里。继续过停电的日子。

当我再次看母亲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忽然就没有了一点同情心。反正她是喜欢这样,还要怎么改变呢?

还有一次,母亲穿着帆布鞋去上街。我给她买了运动鞋。她试一试,就扔掉了。

母亲说:“这鞋子,鞋底太厚,不舒服。”

终于,我也不给母亲买东西了,随她去吧。

反过来了,我们有多少次,能够理解父母的爱?父母把儿女,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飞了。而我们认为,这是父母给人的限制,一定要摆脱。

很多的爱,会被讨厌,那就真的不如什么都不做。对方求助的时候,再施以援手,否则就各自安好吧。



04

没有一个人,可以让别人满意,就是恩爱的夫妻,也会斗嘴。

看不惯是常态,我们能够打心眼里理解,多角度观察,就足够了。

爱太多了,是伤害;话太多了,是废话;人太固执了,是呆板。

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对方,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能问心无愧就行。

不管选择什么相处方式,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眼不见为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