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健脾祛湿的药,要怎么用?

湿气重的人闻到辛香的味道就开心,因为湿为阴邪,阻滞气机,损伤阳气。辛能散气、行气、能散寒,香能醒脾。

白豆寇芳香醒脾。温中止呕。它偏于中上焦,可以温中除痞,所以煮肉会放入白豆寇。

砂仁也可以化湿醒脾,它偏于中下焦,熟地是滋阴药,太腻滞,就容易脾胃不消化生湿,那么加上砂仁,就不生腻了,就是因为砂仁有化湿助消化作用。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它的燥湿作用很强,可以吸收身体各组织内水分的吸收,吸收肠胃的水分,可以调理脾湿泄泻;

吸收关节中的水分,可以调理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疼痛;吸收皮肤中的水分,可以止汗等。生白术偏于燥湿,可以止泻,也可通便,炒白术偏于健脾,焦白术偏于收涩。

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甚至比茯苓还强,与炒白术共用于脾虚水湿内停者,再与党参,使得脾气充实,水湿得化。

健脾祛湿有一个药对(陈半夏、陈皮),陈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如果脾气虚明显呢,就加上补气的名方四君子汤,这就是六君子汤。

如果那还加上腹泻,肚子不舒服呢,你就再加上化中下焦的砂仁,行气的木香,这就是香砂六君子汤。

如果除了肚子不舒服,还想呕,胃痞闷不想吃饭,那么你就香砂六君子汤加上白豆蔻,温中除痞,

如果上面的情况都有,再加遍体关节酸胀疼痛,身重困倦,这是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寒湿中阻,你就再加上薏苡仁和秦艽

如果还兼有肝肾不足的腰膝腿软,就再加补肝肾的补骨脂、杜仲、怀牛膝、桑寄生

这就是中医的组方加减,抓着一个中心病机,随症加减,也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的魅力所在。

以上都是中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