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网报道,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从境外返回马尼拉国际机场后,被警方依据国际刑事法院(ICC)的逮捕令拘留,随后被送往海牙。这一事件在菲律宾国内外引发轩然大波,各种猜测与传闻不断,甚至传出通缉令是伪造,ICC将提前放人,还有菲大人物出手营救,杜特尔特是否能逃过一劫等说法。那事实究竟如何,背后又有着怎样复杂的局势呢?



马科斯(资料图)

先来说说杜特尔特被捕事件的来龙去脉。杜特尔特在2016 - 2022年担任菲律宾总统,他执政期间,以铁腕手段开展禁毒行动,打击毒品犯罪。在他的领导下,菲律宾警方大力打击毒贩,众多涉毒人员落网,社会治安得到显著改善。但这一行动也引发争议,一些人权组织宣称,禁毒行动中约6000人死亡,实际死亡人数或达30000人,国际刑事法院据此指控杜特尔特在禁毒行动中涉嫌犯下“危害人类罪” 。

菲律宾在2019年正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然而,国际刑事法院并未停止对杜特尔特的调查。2025年3月10日,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国际刑警组织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对杜特尔特发出红色通缉令。次日,杜特尔特回国后便遭菲律宾警方逮捕,随后被送往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当地时间3月14日下午,杜特尔特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了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举行的首次聆讯 。

按照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流程,杜特尔特的指控确认听证会定于9月23日举行,在此之前,他可提起上诉申请保释,但最终结果要依据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证据的判定。从过往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案例,像刚果(金)前武装组织领导人卢班加、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等人的案件来看,审判过程漫长,不会轻易提前放人 。



马科斯(资料图)

而所谓菲大人物出手营救的说法,与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有着关联。伊梅·马科斯是现任总统马科斯的姐姐,她与杜特尔特家族关系密切。在杜特尔特被捕事件上,伊梅·马科斯明确表达了反对态度。她主持召开听证会调查此事,批评菲律宾政府将前领导人交给外国机构审判的行为,称这相当于“成为外国奴隶”。

她质问“菲律宾什么时候成了海牙的一个省”,强调菲律宾人不是外国人的“奴隶”,政府不应将公民交给外国人审判 。伊梅·马科斯的这些举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菲律宾国内部分势力对杜特尔特的支持,以及对马科斯政府这一行为的不满,也让人猜测她是否会采取进一步行动营救杜特尔特。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营救行动出现 。

这一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因素。从菲律宾国内政治格局来看,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的矛盾日益凸显。但后来双方关系迅速恶化,2023年,杜特尔特的女儿、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辞去教育部长职务,理由是“政策分歧”,马科斯的“团结党”与杜特尔特的“民主菲律宾力量党”在地方选举中也成为竞争对手 。马科斯政府对杜特尔特采取行动,不排除有借此打击对手、巩固自身政治地位的意图。

杜特尔特在菲律宾民众中拥有较高声望,他执政期间与中国加强经贸往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治安,其下台时支持率超60% 。马科斯将杜特尔特送往国际刑事法院审判,引发部分民众不满,导致自身支持率暴跌,据相关调查显示,马科斯的民调支持率已降至20%,而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率则飙涨到了54% 。

从国际层面看,国际刑事法院的行动也备受争议。国际刑事法院虽依据相关规约设立,旨在对犯有种族灭绝罪、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的个人进行起诉,但在实际运作中,其公正性和独立性常遭质疑。美国就曾多次对国际刑事法院表示不满,特朗普担任总统后,于2025年2月6日对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实施制裁,并签署针对国际刑事法院本身的金融制裁令,理由是国际刑事法院“实施了非法且无理的行动” 。

此外,国际刑事法院对不同国家领导人的审判标准也被指存在双重标准。例如,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国际刑事法院未对相关美国总统发出逮捕令,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却积极展开调查和审判 。



杜特尔特(资料图)

杜特尔特被捕事件后续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从法律层面,国际刑事法院将继续推进审判程序,杜特尔特及其律师团队必然会全力辩护,最终审判结果将对他的命运以及菲律宾国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政治方面,菲律宾国内政治势力围绕这一事件已出现明显分裂。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多次举行抗议集会,要求将他接回国。

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若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结果被认为不公正,可能会引发更多国家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质疑,影响其国际公信力。而菲律宾作为东南亚重要国家,国内政治动荡也可能对地区稳定和经济合作产生一定冲击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