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就认为过度的善良本身就是一种防御,是为了防御压制内心的攻击性。

所以太善良的人就容易抑郁,就容易肠胃不好,或者身体不好。

因为他们压抑下来的这些攻击性会指向了自己,进行了自我攻击,比如他们会容易内疚、自责,容易后悔等。

当然太善良的人,也显得没有力量,不敢和去和他人竞争,因此守不住自己的利益和边界。

在我们的原生家庭训练里,有很多学员在描述自己的性格的时候,会提到自己很善良,但是过得不好,其实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善良,而是软弱。

比如我们有一个同学,他的同事呢,总是向他借钱,还不及时还,这个同事背后还向领导说他的坏话,抢占他的晋升名额,他知道这一切,结果事后他啥也没有说。

他对此的解释是这是自己善良,自己不和他计较。

这其实就是自欺欺人,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自我合理化。

这个事情的真相是他性格软弱,不敢去理论,去反驳,去竞争。

但是承认自己软弱,会给自己带来羞耻感,于是呢,他就采用合理化的方式来解释,这是自己善良,自己大度,自己不与人计较。

这样他反而会得到一些道德优越感,就可以抵消软弱带来的羞耻感了。

但是这种虚弱带来的羞耻感并不会因为这种自我欺骗消失,而是会进一步降低他的自我评价,进一步让他感受到自卑、软弱。

因此他不仅仅守不住现实利用,心理上也会进一步受损。

那如果这样的人,有孩子,爱人,家人,他的这种自我攻击,大概率也会延伸到孩子、家人身上,因为潜意识里,他会认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要共享自卑,共享这种攻击性。

好了,更多内容,可以学习我们原生家庭训练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