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居然之家经销商涉嫌跑路风波,持续引发关注。南都湾财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3月22日,在新塘镇政府协调下,当事人林某军、顾家家居、欧派以及消费者再次坐下来协商。
本次协商会上,欧派集团委派的法务表示,涉事经销商林某军使用伪造的公司印章与消费者签约,一语激起千层浪,头部家居品牌对经销商资质审查与经营监管漏洞再次暴露在公众视线中。
欧派法务称涉事经销商涉嫌伪造印章
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今年3月,广州新塘居然之家商场内的顾家家居、欧铂尼、原川装饰等门店被曝突然集体关店,涉及消费者超200户,总金额达1300万元。
涉事企业的实控人为林某军,消费者投诉称,林某军以“国家补贴”为噱头诱导消费者预付全款后违约,在其资金链断裂后,经销商、品牌方与卖场之间的责任划分争议不断。
林某军(中间右一)、居然之家商场代表(中间右二)等出席协调会。
3月22日,在第三次协调会上,欧铂尼一名区域负责人表示,公司仅收到林某军支付的部分货款。目前,对货物已生产但因物流公司扣押的,承诺协调物流释放货物,并承担后续安装及售后服务,对于未收到款项的订单,尚无解决方案,只能先进行登记再向总部反馈。
现场,有消费者提出此前付款、签约时,涉事经销商林某军使用的“欧铂尼集成家居东宁店 财务专用章”等印章,事发后向欧铂尼总部欧派集团反馈,被指合同盖章无效,质疑品牌方对经销商的管理疏忽。
对此,欧派集团法务在场明确表示,经过调查,消费者合同上的公司印章系林某军伪造,强调公司对此不知情,欧派法务同时指出林某军通过注册多个空壳公司掩盖资金挪用行为,“若消费者主张表见代理,可通过诉讼解决”。
该印章被指造假。
该印章被指造假。
欧派法务表示,林某军的行为已涉嫌“伪造印章罪”或“诈骗罪”,试图通过法律手段规避品牌连带责任。
顾家家居称今年已重新签约授权
现场消费者表示,与林某军的顾家家居门店的签约合同,同样存在涉嫌伪造公章的问题。
顾家家居代表现场未对合同公章是否经销商伪造,予以正面回应,仅表示林某军未向总部申报,但消费者认为,系品牌方长期默许此类行为。
顾家家居广州一零售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统计51组客户数据,其中25组确认继续购买软体产品并承诺交付,但定制类订单及退款诉求,需由林某军个人解决。
现场消费者代表指出,林某军在顾家的代理权已于2024年底到期,品牌方未及时终止过期授权。对此,3月26日,顾家家居相关的工作人员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经核查,经销商林某军与顾家在2025年进行了续签。
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目前已经确认的30多组相关消费者订单,正在逐一联系及售后,3月27日,顾家将率先对其中两名涉事消费者上门安装柜体。
居然之家商场否认
用个人二维码收“国补”款项
协调会上,居然之家新塘店负责人张女士强调,200多名消费者中,通过商场统一收银(万户来账户)的订单将全额赔付,但私下交易的损失,需消费者自行承担。
现场消费者反驳道,工商信息显示,居然之家新塘店实控人林国金,系林某军的父亲,对于消费者参与“国补”活动支付的款项,当时居然之家商场二楼收银台使用个人二维码收款,且合同盖章前,商场员工也没有核实款项是否入账万户来账户,质疑商场默许资金流向不明。张女士表示,对此情况不清楚。
在此前协调会上,林某军提出分期退款方案,清偿周期长达3至5年,遭消费者强烈反对。3月22日第三次协调会上,林某军拒绝解释为何在3月8日已无交付能力后仍继续接单,其提出的方案,依旧是3年的清偿周期。
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除了消费者款项,林某军还拖欠了员工工资、经销商合作款项。一名与其合作的软装供应商无奈道,与林某军合作约一年时间,原本款项按月结算,从去年12月被拖欠款项,而据她了解,类似遭遇的供应商超过二三十家,“从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
林某军称,计划3月29日前清点店内库存,但预估货物价值仅值35万至40万元,4月4日会启动首笔退款,并提出将合同变更为债务协议,但未提供担保措施。
“他现在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有消费者代表无奈道。多名消费者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当时怀着对顾家家居、欧铂尼等大品牌的信任、对居然之家商场的认可,将几年积蓄,甚至贷款托付于此次家装采购。一名已经缴纳近60万装修款的消费者着急道,“我是两套房装修,一个儿媳妇和孙子等着上学要住,还有一个儿媳妇已经怀孕,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
政府回应
资金断裂系经销商
“拆东墙补西墙”引起
新塘镇政府联合工作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林某军资金挪用路径,但政府无权冻结账户,需消费者通过司法程序申请财产保全。
“星期三(3月19日)、星期四(3月20日)全部叫去派出所做笔录了,查钱的去向去哪里,钱就是东墙补西墙,西墙补东墙。去补他之前的窟窿,拿你们的钱补他之前的欠款。”工作人员透露。
“(如果)你要(我们)封他账号,也是法院去做。5月1号出台了法规,在这之前的案子也可以参考这条法规来执行。欧派已经有相应的案例,也是参照了这条法规。只能把证据列出来,有证据才可以去起诉。”工作人员表示,新塘镇政府协调多轮会议无果后,建议消费者签署调解书,建议“拿着调解书到法院去起诉品牌方、卖场与经销商,就引用5月1日生效的新规,强调品牌方连带责任”。
类案
经销店跑路
消委会与法院促成品牌“兜底”售后
3月26日,涉事风波的消费者代表向记者表示,希望品牌方和商场主动承担起责任,而非回避,“我们也已收集证据,准备启动法律程序”。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根据2024年11月最新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品牌方对经销商行为负有审查义务。该新规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而据公开报道,近来,家居经销商跑路风波频发。2024年7月,重庆市北碚区一欧派、金牌、芝华仕家居门店突然停业,206名消费者订购的家居产品无法交付,北碚区市场监管局、消委会经过多方努力,促使生产厂商无偿为消费者兜底发货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0余万元。
在该案例中,北碚区消委会联合“欧派”厂商法律团队,协助消费者起诉经销商黄某峰、胡某东,再将法院判决中消费者对黄某峰、胡某东的债权转让给“欧派”厂商,由“欧派”厂商按原订单为消费者生产发货。上述处置方案促成103名消费者与“欧派”厂商签订诉讼债权转让及兜底发货协议,余下30名消费者因金额较小、消费凭证不足等原因,未通过诉讼及债权转让方式处理。北碚区消委会积极协调法院,推进批量化立案,以诉调对接及债权转让方式,破解上市公司兜底发货面临的财务困局。
本次事件也折射出家居行业加盟模式的结构性风险:卖场重招商轻监管。品牌方追求快速扩张,忽视经销商经营健康。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娟建议,消费者可通过集体诉讼主张品牌方与卖场连带责任,并申请财产保全以加速清偿。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品牌方应提高加盟门槛、建立信用评级,卖场需强化资金监管与先行赔付机制,呼吁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动态信用评级等制度,避免“先款后货”模式沦为诈骗温床。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 实习生 詹乐彤 来源: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