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康平岁月》一书,图片来源:网络
双鱼铜佩
——迄今最早的双鱼类文物
陈雅琴 孙会久
康平县博物馆藏
去过康平博物馆的人会记得,有一件铜制双鱼佩饰模型,用玻璃罩着,赫然立于展厅之中。离它不远的展览区,有它的原品。
双鱼铜佩饰出土于卧龙湖北岸马莲屯墓葬,这里是康平境内年代最早的契丹墓葬,也是辽北地区迄今为止发掘的唯一一处契丹先族墓葬。
博物馆的双鱼配饰模型,就是以马莲屯墓葬的出土物为范本制作的。原品不大,长5.3厘米,最宽的地方才3厘米,厚度只有0.4厘米。东西虽小,特征却十分明显,具有早期契丹族的文化特色。
这件双鱼佩所泛起的历史和艺术浪花,成为康平的一个历史文化符号。2019年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开幕式上,以双鱼铜佩为创意蓝本,设头鱼为两条红毛鲤鱼,现场拍卖788888元,款项全部捐给本县贫困学生,成就了一桩有名的善举。
细看这件双鱼配饰,很有设计感,两条鱼的鱼头相对,两条鱼尾漂亮地并列成浪花的形状,两鱼向上的鱼嘴共同拱托着一个类似马莲垛形状的东西,以这个“马莲垛”和两条鱼为中心,配饰的边缘和两鱼的空隙被设计成了10个大小不等或圆或椭圆的孔,让人联想起鱼在水里吐出的水泡泡。
鱼,是自然界中的精灵,除了它的美食价值外,人们还赋予它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鱼谐音“余”,鱼配饰,象征富裕有余,因而被广泛佩戴。在笃信神灵的契丹辽国,鱼配饰更被全民宠爱,赋予无限希望。
有学者专门研究了这件双鱼铜佩饰,把它与辽代契丹同类型双鱼饰物比较,发现这种形制的双鱼佩,是迄今有双鱼图案的辽代装饰中年代最早的。
双鱼形象在义县奉国寺胁侍所拿的吉祥结上有,但义县奉国寺是辽圣宗时期的建筑,年代属辽代中期。
法库叶茂台辽墓中也出土过这种双鱼佩,但属大辽末代天祚帝时期的墓群,已经是辽代晚期,显然更晚。
有双鱼纹样的文物,数康平小城子发现的金代双鱼铜镜最为典型。但这种双鱼已经不是双首相聚,而是首尾相接,且金代更在辽代之后。
所以说,马莲屯出土的铜双鱼佩,应该是同类发现中年代最早的,早到辽朝建国之前,很有可能早到契丹八部刚刚形成时期。
因其早,所以珍贵。
你若喜欢,请点下面专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