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胎费"背后的猫腻:谁在高速服务区布下"刀片阵"?
1280元的补胎费说退就退,是良心发现还是做贼心虚?"
2024年3月,一则关于宁波慈城高速服务区"天价补胎"的爆料引发轩然大波。
当事人李先生(化名)从上海驾车返甬,途经该服务区加油后,突然发现左前胎漏气。
维修站人员检查后称"必须换胎",开价1600元,经协商降至1280元。
蹊跷的是,就在等待换胎时,另一辆奥迪A8竟遭遇相同状况——轮胎无钉无刺,却莫名瘪气。
据李先生描述,服务区维修站态度强硬,坚称轮胎"无法修补"。
更令人起疑的是,两辆车轮胎破损位置相似,均为侧壁整齐裂口,疑似利器所致。
事件曝光后,维修站火速退款,负责人辩称"为息事宁人",却拒绝提供完整监控。
网友@车友老张 指出:"若真无猫腻,为何不报警自证清白?"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2022年,某省高速服务区曾被曝"撒钉团伙",
作案工具竟是绑在竹竿上的美工刀。
涉事维修点往往选址偏僻,利用车主"赶路心态"敲竹杠。
法律人士表示,若查实故意毁财,涉事者将面临3年以下刑责。
而本次事件中,维修站反常的退款行为,反而加深了公众疑虑。
尽管服务区承诺配合调查,但截至发稿,警方尚未公布结论。
耐人寻味的是,涉事维修点仍在正常营业。
有网友爆料,该服务站曾因"强制消费"被投诉,却始终未被取缔。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服务区将维修业务外包,监管存在盲区。
当"补胎"变成"宰客",谁来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
从"天价收费"到"光速退款",慈城服务区的剧情反转暴露了高速消费的灰色地带。
若真如网友所言,某些人把服务区变成"宰客区",那么退钱不过是掩耳盗铃。
面对遍布全国的监控网,究竟是不法分子太狡猾,还是监管太松懈?这个问题,需要更响亮的回答。
欢迎好友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