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PB321

却能轻松卷掉99%的破3跑者

✅ 她,到底有多卷?


以高山族奥运马拉松名将陈长明命名的台湾省“长明赏”评选,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省级民间长跑奖项。2024年,黄筱纯在长明赏评选中获得了“台湾超马年度最佳运动员奖”荣誉。颁奖典礼那天,面对人生第一次以礼服高跟鞋造型亮相的挑战,她并不太习惯、也有些不自在,典礼前几天就开始焦虑。不过,她当天走红毯很有明星范儿,终生难忘。

娇小白净文静的黄筱纯,是中国跑界“女卷王”。她最擅长那些最“卷”的比赛,比如48小时耐力跑等计时绕圈赛。不过,她极其谦虚的表示,完全没有任何运动细胞,只是决定做什么就会全力以赴。

她创造并保持至今的中国女性48小时耐力跑纪录,是:

365.049公里。

每圈6.706 公里、每小时跑一圈的后院耐力赛,她的成绩是:

34小时。

也创造了同类比赛的中国女性纪录。

黄筱纯总是戴着眼镜,性格害羞内向,一点也看不出是超马跑者,她笑说,和补给员站在一起时,似乎补给员更像跑超马的。

✅ 如何卷掉对手?


黄筱纯连续多次成为创造48小时中国女子纪录,更厉害的是,她分别在2018、2023和2024打破自己创下的纪录。2018年,她跑了353.054公里,打破了单盈在2017年创造的纪录。2024年2月,她在台北超马创下的365.049公里的中国女子48小时纪录,总排名第4位。在这之前的不到一个月,她在台北后院超马以34小时(圈)228.14公里卷赢全场,足足比上一届冠军的17圈加倍!

台北后院超马,每圈6.706公里,要求每小时跑一圈,提前完成的人可以先休息。不过,下一个小时所有选手必须再站上起跑点、跑下一圈。赛事持续进行,赢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血战到底,卷到最后一人,直到赛道只剩下唯一的那个“卷王”时,才会结束,是名副其实的“剩者为王”。


你也许觉得一小时跑一圈6.706公里应该不难,然而,能撑到最后一位就不简单!黄筱纯说,跑这样的赛事,心理压力在于不知道跑到何时才会结束。大多选手为了保留体力,配速相对保守,她则采取相对有效率但轻松的速度,为自己每一圈争取更多休息时间,因为跑到后面速度会越来越慢,休息时间将越来越少。

当其他选手跑完一圈轻松聊天玩手机时,她却在抓紧一切碎片时间伸展、补给、闭目养神,充分休息;只有这样,才能推迟疲劳,维持续航力。“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都!只有对手够强,才能逼自己更强!”她说。

✅ 为什么要跑48小时赛


黄筱纯最擅长48小时跑。许多跑者赛前都为自己先设定目标,不过,她认为这样反而压力太大,若达不到,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她不愿意预设目标,“如果还能跑,我的目标其实是没有极限”。她的策略是将48小时切分成不同阶段,若发生状况则及时调整。

“时间太长了,每次不论是身体磨伤、快起水泡,都要及时处理,不能扩大伤害。确保能持续跑下去最重要…”

48小时,会睡觉吗?黄筱纯说:”我尽可能维持跑步,当跑不动时,走路也无所谓,可转换肌肉才不会疲累。一旦跑友提醒快睡着了甚至偏移赛道时,我才会小睡一下…”

前24小时,黄筱纯会以稳定、有效率的速度跑,为全程奠定基础。“前24小时靠体能,也是赛前训练的呈现,若前面调配得好,后面24小时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后24小时属心理战–意志力和心态的表现。”

除了超强体能和意志,全程守候在旁的补给员,角色更是重要。黄筱纯笑着说,有时反而是她问补给员要不要去睡一下?黄筱纯会邀请关系最好的闺蜜担任补给员,如果没有尽责的她们,她肯定无法全心投入,跑出这样的成绩。


黄筱纯说,外界看来极度内卷与极度无聊的48小时耐力跑,却是最能令她心动的赛事。在尝试48小时耐力跑之前,她第一次参加横越横越台湾246公里超马(从台中港跑到花莲)时,她低估了难度,途中高山症发作,若不及时停下来恐怕有生命危险,只好弃赛上了舅舅的车。舅舅突然说:你该去跑48小时,感受两天跨夜…“当时我觉得好有道理!就这样让我找到怦然心动的48小时赛!”

2017年,黄筱纯初次挑战48小时,还没怦然心动就痛彻心扉,第29小时已经跑到灵肉分离、非常想睡,补给员却认为,既然以横越台湾为练习目标,那就应该再坚持。最后,她跑了314公里。“撑到第32小时,我拜托她让我休息一下…不过,比赛刚刚结束,我竟然在思考明年该怎么准备?

✅ 从马拉松到超马


在跑超马以前,黄筱纯有近三年全马经验,曾一个月跑八场全马,PB达到3小时21分。

2014年,黄筱纯接触了超马,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南投久美原乡超级马拉松70.7公里赛,上下起伏的赛道跑得开心,感觉很像在郊游,直到跑上了终点舞台才知道是女子冠军。


2018年10月,黄筱纯远赴希腊参加关门时间36小时,距离为246公里的斯巴达松(Spartathlon)。赛前,她针对天气特别做了耐热训练,没想到那一年既下雨又冷,飓风差点把她吹走。最后21公里的下坡,原本可以相对轻松跑到终点,却是风最强的时刻,几乎无法前进。他一路被高大的男跑者超过,直到遇见一位法国选手停下脚步、伸出援手拉着她跑,“能完赛真的非常感动!”

✅ 停跑两年


今年,是黄筱纯跑超马第11年。中间,她有两年完全停赛,“不再怦然心动,而有心死的感觉…”。因为参赛过于频繁,过度疲劳伤害了身体、也消耗了热情。从2019年起,她开始有晕眩问题,东吴24小时,第6小时发生晕眩,打了点滴和止吐针后,绕不到半圈又吐了起来,“这让我心灰意冷,不知道还有什么信念可以让我坚持下去…”。她决定弃赛,然后完全不跑休息两年,跟马拉松圈子断了联系。

这两年中,她偶尔会怀念跑友。2021年,她北上观赛,蔡文雅等好友的温暖鼓励,令她动容,尘封已久的心有些融化。

✅ 闺蜜的遗愿


2021年9月,一位患癌闺蜜在过世前打电话向她道别。每次回忆这一情景,黄筱纯不免哽咽:“她说,我一直是让她心里感到骄傲的朋友,期待看到我重返赛道。她在抗癌期间非常坚强,这个过程很像跑超马,这些话深刻在我心里,感觉好像多了份使命,我好像应该带着她的遗愿跑下去…”

再度唤醒身体和心理,需要勇气和决心,跑步时呼吸和心跳的感受都让她觉得是活着的证明,“如果人生没有梦想,是件很可怕的事,我能再找回我的梦想是非常可贵的…”

2022年,疫情过了,黄筱纯也回来了!她边跑边找回热情,不再频繁参赛,而是更注重身心平衡。跑过一场48小时后,通常会放松两个月,吃吃垃圾食物也无妨,中间若有安排赛事,也不要求一定要怎么样,不再让心情紧绷,只希望能跑得长久…。


目前,她的月跑量从最多时的1000公里,减少到不足700多公里。她说:“超马跑者月跑量400公里以上是基本。但是,身体肌肉需要时间修复变强。”多年来,黄筱纯上班一定以跑或走通勤,下班后10~15公里可练练速度,习惯夜跑的她喜欢周五下班后练习跨夜到隔天,她笑着说:“也是怕晒啦…”

“如果不跑步的话,我还剩下什么?我希望能一直持续跑下去,即便我已无法再突破我的成绩。跑步本来就很单纯,最初也不是为了什么纪录或代表参加什么比赛,只是想让人生有不一样的色彩…”---黄筱纯

文/赵心屏

图/由黄筱纯提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