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军在也门对胡塞武装导弹专家的“斩首”行动,以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撕开了现代战争伪善的面具。美军空袭至少造成胡塞武装首领马利克·胡塞的安保负责人和一名导弹专家丧生,该武装海军指挥官曼苏尔·萨迪等多人受伤。胡塞武装的这名顶尖导弹专家在被确认进入女友住所后,美军多枚精确制导弹药从天而降。

在群聊的后一部分,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提供了这次袭击的最新通报,称“(目标所在)建筑已炸塌”,并补充了更多详情。有分析称,此番行动,美军情报相当准确,除了空中探测、通信跟踪等技术手段,可能还实施了地面人力侦察。也就是说,美方的间谍、特种部队或已渗透进胡塞武装控制区,甚至打入该武装内部,由此获得一系列重要情报,特别是掌握了上述遭袭要员的日常动向。



当F-18舰载机与MQ-9无人机协同炸塌民宅的瞬间,不仅摧毁了一个技术精英的生命,更将战争罪行演绎成一场赤裸裸的暴力秀、技术秀。这场行动的荒谬性在于:它以“反恐”之名行“杀人”之实,用“精确打击”掩饰对平民的屠戮,用“情报共享”包装间谍渗透的卑劣行径。

美军此次行动堪称现代军事科技的“典范”,从卫星侦察到特种部队渗透,从无人机协同到精确制导武器,技术优势被运用到极致。然而,当这些高科技武器瞄准的竟是平民住宅时,所谓的“精确”便成了屠杀的遮羞布。

胡塞武装控制区人口稠密,美军却能在“斩首”时精准锁定目标,这种“精准”背后,是长期对当地民用设施的监视与数据积累——正如2011年击毙本·拉登时那样,技术优势被异化为对弱势群体的降维打击。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高喊“保护平民”,一边却纵容其军事承包商在也门贩卖武器,加剧地区冲突。



实际上,美军行动的合法性存疑。根据联合国宪章,未经主权国家许可或安理会授权的跨境打击均涉嫌违法。也门内战虽未结束,但胡塞武装控制区仍属国际法意义上的领土,美军既未获也门政府授权,也未通过安理会决议,其所谓“集体自卫权”不过是为单边主义披上的新装。

这种“法外治权”的逻辑,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莫须有”的罪名如出一辙,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是以一管洗衣粉冒充生化武器,震惊全球。但即便知道这是一种弥天大谎,国际社会也未曾追究美国政府的战争罪。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们恃强凌弱。更荒诞的是,当叙利亚、阿富汗的平民因美军空袭成千上万地死亡时,美国政客忙着将责任推给“通信故障”或“情报误判”,而今面对也门血案,却迅速将行动“正名”为“维护航运安全”。

此次行动的深层动机远不止于消灭一名导弹专家。胡塞武装的导弹技术被指与伊朗有关,美军高调展示打击能力,实则是对伊朗的威慑,同时安抚沙特等地区盟友。这种将武器专家与国家战略捆绑的思维,暴露了美国“以暴制暴”的霸权逻辑:当技术优势无法碾压时,便通过暗杀关键人物来维持控制权。



然而,这种“外科手术式打击”往往适得其反——正如2019年狙杀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后伊朗的全面报复,也门局势可能因仇恨升级而滑向更危险的深渊。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对此次事件的反应异常冷淡。美军在强大情报支持下,用F-18舰载机与MQ-9无人机协同炸塌民宅,这名导弹专家的女友是平民吗,她的邻居是平民吗,她及邻居的老人孩子是平民吧。如此滥杀无辜,实属与人类为敌。

2011年击毙本·拉登时,国际社会曾强烈谴责美国侵犯巴基斯坦主权,而今面对类似场景,多数国家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折射出国际秩序的深层矛盾:当霸权国家以“反恐”之名行“杀人”之实时,规则体系正在被悄然重塑。



正如联合国报告所指出的,过去20年美国在全球85国发动的“反恐行动”导致近百万平民死亡,但从未有战犯被绳之以法。这种双重标准,让“战争罪”一词在美国词典中沦为摆设。

当无人机群在夜空中划出死亡弧线,当间谍网络渗透进抵抗组织,美军看似强大的“战争机器”,实则是一台失控的绞肉机。它碾碎的不仅是胡塞武装的技术精英,更是人类文明的底线——那些在睡梦中被夷为平地的家庭,那些在废墟中挣扎的孩童,那些被技术理性异化的战争决策者,共同构成了这出荒诞剧的悲剧群像。美国若继续沉溺于“以暴制暴”的单边主义,终将发现:比导弹更致命的,是失去道义权威的霸权本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