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好房子”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房地产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住建部也明确表示,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这意味着,今年住宅的设计规范,将会迎来一次大调整。
当然,好房子建设,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
这个概念,自2023年6月首次由住建部提出,随后,住建部就联合多部门修订了一版《住宅项目规范》。这两年,各地也纷纷修订的住宅相关标准,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规指导下,新建项目呈现出了一系列明显变化。这两年住宅迭代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正是各项设计规范更新带来的结果。
研读各地的住宅新规,可以从中发现住宅设计的几个明确趋势——
减少公摊,提高得房率
过去,高层住宅的得房率一般只有70%几,超过80%就算是非常高了。而这两年,市面上高得房率的项目越来越多,很多项目得房率达到80%以上,部分项目更是冲到100%以上,例如去年广州就接连出现几个得房率在120%以上的项目。
得房率的提高,主要受益于计容规则的调整。
一是公摊部分计容规则变化。
例如深圳2024 版《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将避难层、机房等公共空间列为 “不计容面积”,减少住宅公摊面积;南京的住宅新规也提出,住宅建筑突出屋面的设备用房、楼电梯间,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面积八分之一的可以不计入容积率。戳此了解,VR沉浸式看房
二是允许住宅做更多赠送面积。
阳台半计容、飘窗和露台花池等不计容,有的还默许将部分赠送面积改造成户内空间。
例如,上海、广州明确封闭式阳台全计面积,开放式阳台半计,变相扩大套内实用空间。
以广州为例,广州这两年新盘得房率出了名的高,但凡没个100%得房率都不好意思出来说话。
下面这个项目,便是近两年来广州新房得房率的天花板:
阳台占比高达25%,还额外赠送套内建面40%的空中花园。以建面约110㎡户型为例,拓展的空中花园挑高约6米,面积达33㎡。按照新规,阳台只计算一半容积率,露台则不计容积率。
这是当地立体花园住宅首个试点项目,按照规定,项目的阳台占比上限最高客达30%,空中花园上限为套内建面的40%。
110㎡户型(奇数层)
而近期政策有所收紧,执行的是2023年8月出台的新规,即阳台的上限为20%,飘窗宽度上限为80%。不过即便如此,执行下来得房率也能轻松做到100%。戳此了解,VR沉浸式看房
比如下面这个项目,号称得房率120%,其核心秘诀就是做大面积飘窗:主卧、次卧、客厅、甚至连卫生间都做大飘窗。后续飘窗转化为实用面积。因此,76㎡能实现三房两卫,88㎡能实现四房两卫……
鼓励减少公摊,提高得房率,在各地这两年出台的新规里面已成一种普遍现象,这是适应购房新趋势,提高居住体验感的一种举措。
优化室内空间布局
主要体现为层高及各功能空间的要求变化。
第一,住宅层高从2.8米,提高到不低于3米
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倪在记者会上,特别提出住建部正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住宅层高将从现行标准提升至不低于3米。
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层高宜设置为2.8米。
别看这0.2米的层高变化,带来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许多地区出台的新规,都对住宅层高做了限制,比如很多地方限高50米,层高提高以后,相应的层数会减少。
而对于居住者而言,层高变高了,不仅有利于改善居住体验,也为装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仅有利于扩大窗户面积,提高采光通风效果;也便于楼板加隔声板,缓解隔音问题;在装修阶段,为中央空调、管道式新风、地暖等的安装提供更大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提高层高会被列入“好房子”的建设指南里面。VR沉浸式看房,打动客户加速成交,点击了解
事实上,一些城市现行的住宅规范,已经提高了层高要求。
比如天津的新版《住宅设计标准》中,将原标准“住宅层高宜为2.8米”调整为“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0米”。江苏的《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提出,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米;设有地暖、管道式新风或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5米。
近两年上市的项目,也普遍主动提高层高。比如上海大部分新建商品住宅层高已达到2.9米及以上,豪宅就更高了,普遍可达到3米以上。
第二,套型面积底线提高,保证空间“平权”
增加住宅套型及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对室内空间结构影响也非常大。
举例来说,天津普通套型最小使用面积由 32㎡提高到 36㎡,最小套型使用面积由 23㎡提高到 30㎡。
另外,各功能空间的面积下限也纷纷提高。例如江西去年出台的《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指出,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5.0㎡,操作台总长度不宜小于3.0m,台前操作空间深度不宜小于1.0m。
江苏去年发布的《改善型住宅评价细则》要求,当套内建筑面积大于120㎡时,宜增设家政间、独立储藏间、健身空间等;另外,规定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并且鼓励电器化厨房配置;应设置独立入户玄关,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 (不含玄关柜),并为安全监控等预留点位。独立入户玄关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m,进深不宜小于1.5m。入户门门洞高度不应小于2.3m, 宽度不应小于1.2m,并应采用子母门……
不难发现,住宅套型面积的底线提高,是适应当前改善主导的住宅消费趋势。去年,上海、深圳取消7090户型配比限制,宣布一线城市也全面走向“大户型化”。各地土拍上,低密、限高地块也成为主流。
户型结构设计上,则体现出强烈的“平权”思想。
而以往的户型中,功能空间面积不均衡的现象非常普遍。以笔者所在的深圳为例,常常能见到那种主次卧面积悬殊的户型,还有建面100多㎡,卫生间却只有3㎡的户型。
过去很多项目会通过压缩局部空间(如次卧面积),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催生了“主卧豪宅化、次卧鸽子笼”的奇怪结构。
而这两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项目重视空间平权,强调户型结构的均衡化:
一是各功能空间大小相对均衡,保障居住使用的舒适度。
二是兼顾主次卧的采光效果及景观视野,照顾每个家庭成员的体验。
例如下面这个130㎡的户型,做了双套房设计,且主次卧双朝南,拥有同等的采光通风效果。
今年随着各地新规的陆续出台,户型的“平权化”将得到更大范围的落地。降低空置损失,资产应租尽租,戳此了解
全生命周期户型设计
今年2月份,北京市规自委印发《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市级的“好房子”设计标准。
其中提到,“采用模块化设计以适应家庭结构变化”,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可变户型的概念。
其他地区近年来出台的设计规范中,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表述。
西安去年12月发布的《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类户型中,除厨房、卫生间外的其他空间宜具备可变条件。为符合百年住宅建筑标准,在套内设计时要求明确住宅内允许调整的填充墙(轻质隔墙)、允许调整的方式(如移动或拆除)和调整后的平面空间形式等具体内容。
江西《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提到,鼓励增加户内储藏空间、多功能弹性空间,以满足家庭不同生活阶段的需求变化,这也体现了对户型可变空间的引导。
如江苏去年出台的《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中提到:“改善型住宅宜采用装配化装修,宜采用轻质隔墙或装配化隔墙实现空间灵活可变布局。”。
可变户型不算一个新概念,却也是一个不曾过时的概念。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居住体验的要求提高,可变户型在当前乃至未来都属于一种刚性需求。
总结起来,基本围绕以下三点:
①预留一定可变空间;
②户内采用轻质隔墙;
③装配式装修。
这两年,我们也看到房企在户型可变性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是尽可能的减少户内承重墙,为后续户型改造创造可能性。
例如下面这个户型,承重墙都尽可能边缘化,室内几乎没有承重墙。LDKB一体化的巨型方厅,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改造。
二是X空间的应用,适应不同阶段的家庭结构。
比如绿城的“生命宅”,就赋予了空间50%灵活度,通过布局调整,可轻松实现LDKB一体化、双子房、双钥匙等个性化空间结构,满足业主从三口之家到长者独居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此外,各地新规里面,还强调了住宅“适老适幼”设计,比如考虑到老年人的行动不便,加大住宅公用外门、户门、厨房门、卫生间门、阳台门等门洞尺寸,既满足防火安全疏散要求,又保障轮椅通行需要,等等。
住宅智能化及生态化
住建部对“好房子”的定义中,智能和绿色是四要素之二。
在过去,智能化常常是作为住宅的一个加分项,而现在最新出台的住宅标准中,都提高了对住宅智能化设备的要求。
比如深圳要求, 2025 年新立项(核准备案)住宅项目应配置楼宇对讲、入侵报警等基本智能产品,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天津去年实施的《住宅设计标准》增设了 “智能化” 章节,新增智能家居系统要求,丰富住宅智能化设置内容,等等。
目前来看,房企也普遍会把“科技'作为一个亮点来对外输出。
一是五恒乃至六恒系统。
针对温度、湿度、阳光、空气、水、噪音等设置的恒温、恒湿、恒氧、恒智、恒洁、恒净系统。
二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如,可以一键切换场景模式。
在“离家模式”下,全屋灯光自动关闭、智能窗帘自动闭合;红外探测器自动开启,发现入侵迹象即刻报警;扫地机器人自动开始作业,等等。有的项目引入了毫米波雷达技术,可监测室内光照、睡眠作息、室内活动等多重数据,为居住者提供健康方面的建议。
除了智能化之外,生态化也是一大趋势。
近年来四代住宅在多地兴起,其最大亮点便是在建筑间构建垂直绿化体系。这与各地所倡导的“生态住宅”正是一致的。
例如常州市去年试点开展立体生态住宅建设,鼓励房企通过打造平台立体绿化,实现城市建筑与生态景观相生共融,提升住区品质。
郑州市最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也增加了阳台立体绿化的要求。
四代住宅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规范,只有试点省市如浙江省,湖南省,河北省,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等地主管部门提出了一些管理办法。各地的规范也有所不同。比如覆土厚度,有的要求不小于0.5m,有的要求不小于0.6m。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外挑尺寸、开敞面、给排水以及防水等方面的要求。
已落地的四代住宅之间也呈现出一些差异,例如为了解决上下层的隐私问题,通常会将露台错层布置,其中,有的采用的是水平向错位设计,例如以下这个项目,空中花园的奇偶层分别分布在南北向。
也有的是采用的是转角阳台错位的设计,比如下面这个项目。这种设计赋予了户型更多组合方式。
虽然各地都在鼓励建设项目立体绿化体系,房企对此也热情很高,但是也仅有部分省市开展了四代住宅试点。今年,随着中央关于高品质住宅相关规范的制定,以及试点省市的经验推广,四代住宅有望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