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就是埋在中日之间的一颗深水炸弹。每当中日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时,两国互相接近或者谋划某种合作之时,钓鱼岛总会突然出现意外情况,或者冒出各种各样的杂音,或者主权争执、双方舰船对峙突然加剧。
这次也不例外,我国外长赴日本出席第十一次中日韩外长会,在时隔6年后举行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并同日本首相石破茂等举行会见,还会见了韩国外长赵兑烈。访问取得成功,中日达成20项共识。
王毅会见石破茂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钓鱼岛那边不早不晚地又出事了。
3月21日至24日,日“理惠丸”“第八琴海丸”“第八泰生丸”“善幸丸2”号渔船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舰艇依法对其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并警告驱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历史的因素,现实的纠葛,强权的遥控,可以说情况很复杂,短期很难解决。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只有两个:
一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从中作梗。中日交好,两国合作,无论从经济发展上,还是地缘政治上,都是双赢的好事,但是日本人并不都是这样看。由于国际社会并未彻底清算日本战争罪行,日本国内并未认真反思战争罪恶,日本政坛一直在刻意回避并抹去战争历史,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仍然奉扔了原子弹的美国为爹,对一度落后的中国快速崛起抱有深深的不服和戒心,因此每当中日两国想要走近时,总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而钓鱼岛就是最适合炒作的话题。
二是美国故意埋雷并适时点火。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之间本来没有这个争执。但是,美国在战后收缩时为了更好地控制亚太地区,蓄意将中国的钓鱼岛交给日本管辖,为中日之间埋下这颗深水炸雷。美国还时常根据国际局势变化和自身的一己私利,恰到好处地点燃引线,让中日两国想握手而无法走近,多次达成合作协议最终却功亏一篑。
钓鱼岛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在中日双方力推动经济合作的背景下,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对华战略焦虑上升。当年9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相撞,日本扣押中国船长詹其雄,引发中方强烈抗议,导致中日关系跌入冰点,双方互信严重受损。
2012年,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进,日本民主党政权试图改善对华关系时,日本石垣市政府宣布从私人所有者手中“购买”钓鱼岛,将其“国有化”。中方视此举为单方面改变现状,多地爆发大规模反日示威,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常态化海警巡航钓鱼岛海域,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冷”局面。
2016年,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日本公开支持仲裁结果,试图联合美国施压中国。中日关系因南海问题联动东海紧张,中国海警船和渔船大规模进入钓鱼岛海域,日本抗议“单方面升级”,中日关系再次受到冲击。
这次也是,在特朗普美国优先、四处收割的政策下,日韩两国不得不面对现实,准备调整恢复冷淡多年的中日关系。然而就在中日韩三国外长刚刚握手、谋划合作的关键时候,钓鱼岛果然又出事了。
中日韩达成共识
这里面有双方民族主义与历史心结的因素,更有美国的战略干预因素。
说到底,日本是既想挣脱美国的束缚,又担心失去美国的保护;既想在经济合作中搭乘中国的快车,又不敢不配合美国在各方面围堵中国……
这种矛盾与纠结的心态,体现在政客身上就是一边谈中日友好与合作,一边参拜靖国神社,并拿台湾说事;体现在日本社会,就是政客们一旦开始与中国修复关系,右翼势力便借着台湾话题和钓鱼岛争执生发事端,干扰中日和解的进程。
至于这次钓鱼岛的事态会不会还像此前一样,影响和破坏东北亚三国的走近,目前还不好说。但不管结果如何,这正合了老美的心意。特朗普看到这一幕,估计比前两天看到他的特朗普币暴涨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