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外“转”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瑶
“您好,靠窗的位置已经没有了哦。”“我们的包厢都被订满了。”3月26日傍晚,琼海博鳌滨海风情一条街,来自北京的游客高广航接连推开几家咖啡店的大门,不料均被告知“来晚了一步”。
“是我低估了博鳌的人气。”高广航和朋友打趣道。
市民游客在博鳌海滨休闲观光。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几个小时前,他的身份还是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一位参会嘉宾。“每次来参会,我都会趁机到四周转转。”高广航注意到,每年过来,博鳌小镇上都会有些新变化,“比如,我常去的‘海的故事’,新增了一间‘日出咖啡’饮品店。”
“海的故事”是一家由渔民老船改装而成的主题餐酒吧,于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期间正式营业,迎来的第一批客人便是参会的嘉宾、记者。“如果不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这里将是另外一番模样。”“海的故事”创始人蒋翔如是说。
从“海的故事”由一家小店蝶变为博鳌知名文旅项目,到老房子咖啡屋、博鳌书屋等网红打卡点一字排开,再到风筝冲浪、单板冲浪、动力滑翔伞等水上项目的推出……依托毗邻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区位优势,这几年,博鳌湾畔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吸引着越来越多“参会嘉宾”变“游客”。
参加年会的嘉宾在博鳌免税店参观选购。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拍照打卡、海边吹风,几名骑行爱好者在博鳌湾短暂歇息后,顺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往北,朝潭门镇的方向驶去。
“听说琼海的杂粮小吃很不错,刚刚还特地到镇上去吃了芒果肠粉,味道很不错。”今年26岁的骑行爱好者黄刘建来自广西,原本计划花一周时间骑行环游全岛,“但沿途风景太美了,我们一路走走停停,骑行计划一改再改。”
黄刘建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这是一家坐落在博鳌镇与潭门镇接壤处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当中外嘉宾在几公里外的论坛会场内碰撞观点时,同一时间,一场中外文化交融互鉴的“巡展对话”正在这里上演——
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和意大利普利亚大区政府联合主办的“走进两海交汇的文明——意大利普利亚考古文物展”于3月20日开展,来自亚平宁半岛的214件普利亚文物与南海出水文物共同展出。
3月27日9时许,博物馆开馆仅十几分钟,游客已鱼贯而入。
敞开大门,收获的是无限机遇。2024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进馆观众超百万人次。
“不少游客在博物馆参观完,都会顺便来‘牛奶海’转一转。”在距离博物馆约10分钟车程的孟菜园村村口,75岁的陈阿婆和老伴热情地向游客兜售着椰子、椰子糕,“这几天游客多,我们的椰子糕每天都能卖光。”
吃上“旅游饭”的,不仅是孟菜园村。留客村、南强村、大路坡村、排港村……从服务论坛年会的“田园会客厅”,到越来越多村民开民宿、办农家乐,在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周边,越来越多“小而美”的村落火出了圈,成长为兼具乡土风和国际范的乡村旅游“新星”。
“昨天村里刚接待了一批参加论坛年会的媒体团。”在排港村,和美乡村中英文志愿讲解员雷燕瑞化身导游,为中外游客一遍遍讲述着这个千年古渔村的新故事。不远处的休闲渔业基地里,几名工作人员清洗海钓艇,同样正准备着迎接下一拨游客。(海南日报博鳌3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