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庞卓咏 佛山报道
3月27日,佛山中央法务区正式落成揭牌,粤港澳大湾区法治服务再添新引擎。该平台将打造辐射珠江西岸、链接国际市场的法治服务高地,为超170万家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法律服务,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揭牌仪式上,佛山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巡回审判法庭、佛山法务经理人联盟等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佛山大学等大学的实践基地集中揭牌。粤港澳大湾区法商融合发展系列活动同步举办。
(佛山中央法务区落成揭牌。主办方供图)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基石。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70万家,GDP高达1.33万亿元,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更是超过3万亿元。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法律服务的旺盛需求。在此背景下,佛山亟需打造一个高度集聚、生态优良、能级更高且辐射带动能力更强的法律服务中央核心区。
而禅城是佛山的中心区域,汇聚了全市最核心、最优质的法律资源。目前禅城拥有超过全市三分之一的法律领域资源和40%的执业律师,同时集结了全市40%的银行机构、70%的保险主体机构以及65%的金融资源,其法律服务业营收稳居全省首位。
在此背景下,佛山中央法务区应运而生。自去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佛山中央法务区紧锣密鼓推进,在约半年时间内迅速建成并开始运营。
“‘上天入地’,可以说是佛山中央法务区的独特优势。”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仲裁与调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武长海看来,“上天”即国际化。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极点城市,也是改革前沿城市,具备发展国际化的优势,特别是企业对于商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众多,佛山中央法务区在这些领域大有可为。
“入地”则与佛山发达的民营经济紧密相关。佛山中央法务区能够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整合法律资源,为企业上市等提供资源配置和服务对接,顺应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趋势,推动法律与科技结合,目前已有法律科技企业与之合作,这成为法务区的一大优势。
整体来看,佛山中央法务区的特色体现在生态、人才、服务等多个维度。在生态维度上,法务区打造“政务法务+社会法务+企业(园区)”三维联动的全链条、一站式平台,建设“四中心”。企业法务中心构建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链,护航市场主体成长出海;律政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塑造律师执业新业态;产业孵化中心培育法务科技、合规管理等新兴产业集群;法治文化中心荟萃法律精英,以法治文脉滋养城市品格,塑造湾区节点城市会客厅的文化地标。
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法务区注重与高校等机构合作,链接国内外律所资源,加强人才培训,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将法务区建设成为法律人的成长驿站,精神家园,为佛山和禅城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搭建起新的平台。
在服务上,法务区强调法律服务的全周期化、一站化、智慧化与国际化。比如法务区将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案件智能匹配、文书自动生成、风险实时预警的智慧协同体系,为企业、律师等提供多元化科技服务。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是率先进驻佛山中央法务区的律所。该律所主任吴革目睹了佛山中央法务区从谋划到揭牌的全过程,“法务区不仅是法律资源的聚合平台,更是法治生态的孵化器。律所将协同法务区,打造云端加实体的双规服务体系,加快法律大数据分析、在线纠纷调解等场景应用”。
“希望佛山中央法务区打造三张名片。”广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林楚明表示,法务区要打造以法治助力湾区建设纵深发展的“名片”,以数字赋能法律服务再上台阶的“名片”,以定制服务护航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名片”。
佛山市副市长徐童表示,佛山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佛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