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美、俄、乌三方一如预期公布了三天沙特谈判所达成的“成果”,决定“确保黑海的安全航行、消除武力使用,并防止商船用于军事目的”,而且同意制定措施去落实特朗普分别和泽连斯基及普京达成的能源基建停火协议。虽然这并不是3月11日美乌共倡的30日全面停火,但表面看起来,局部停火至少是迈向全面停火的一个“好开始”。
真的是这样吗?
魔鬼在细节。
各说各话?
首先,在白宫公布的“美俄”会谈成果中,美国同意“将协助恢复俄罗斯进入全球农产品和化肥出口市场的途径,降低航运保险成本,并增强对此类交易的港口和支付系统的准入”。虽然西方并没有“直接”制裁俄罗斯农产品和化肥的出口,但其在航运保险、支付系统和港口准入等不同层面的制裁却“间接”影响了俄罗斯的出口。
这一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美国同意至少针对这些项目去撤销俄罗斯的制裁。这种表态是2022年2月以来首次。
然而,这一条款却没有在白宫公布的“美乌”会谈成果中公布。泽连斯基表示撤销制裁并不在议程之上,他认为这样做将会弱化乌克兰的谈判地位,并不符合临时停火的“无条件”前设。
克里姆林宫公布的“俄美”会谈成果,更是将无条件临时停火变成了有条件的停火。此文件表明,西方要先解除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才会执行“黑海停火”。当中包括:
- 解除针对俄罗斯农业银行以及其他参与食品(包括鱼类产品)和化肥国际贸易运营的金融机构的制裁限制,要将其连接到SWIFT;
- 解除贸易融资交易的制裁限制;
- 解除对生产和出口食品和化肥的公司、处理这类业务的保险公司活动、处理这类商品的俄罗斯船只和港口服务船只的制裁限制;
- 解除对向俄罗斯供应农业机械及其他用于生产食品(包括鱼类产品)和化肥的商品的制裁限制。
由于这些制裁不只是美国说了算,如果我们相信克里姆林宫的说法,除非欧洲也突然同意撤销上述一系列的制裁,否则其实这三天沙特的美俄、美乌谈判其实并没有真的带来真正的“黑海停火”。
2025年3月22日,一艘货轮在敖德萨黑海水域附近行驶
“黑海停火”:名符其实的伪命题
虽然泽连斯基表明会即时落实黑海停火,所以这也能算作了单方面的黑海停火,但其实所谓的“黑海停火”本身意义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