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胀,一查竟是某些食物吃太多,因而诱发“胃石症”,快来一探究竟!在此,小编邀请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食道内镜室章宏医生为大家科普。
当摄入某些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可能在胃内形成结石,即“胃石症”!
胃石形成后,会刺激胃黏膜,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01
什么诱发“胃石症”?
常见易引发“胃石症”的食物,包括柿子、山楂、黑枣等。
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果胶等成分,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进而逐渐凝聚成胃石。
02
如何预防“胃石症”?
在日常生活中,从三方面入手:
避免空腹吃
易形成胃石的食物,如柿子、山楂、黑枣等,由于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更易形成胃石。
控制食用量
即使在非空腹状态下,也应控制上述食物的摄入量,避免一次性大量进食。
合理搭配饮食
在摄入易形成胃石的食物时,可以搭配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石形成的风险。
摄入较多上述食物后,一旦出现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应第一时间排除胃石的可能。
03
怎么解决“胃石症”?
解决“胃石症”,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胃镜检查。
内镜下取石是目前治疗“胃石症”最有效的方法,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由于结石在胃酸的作用下,会随着时间越变越硬,给内镜下碎石带来困难和风险,因而“胃石症”需尽早干预。
预防“胃石症”,远比治疗更重要。只有增强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远离“胃石症”的困扰。
更多阅读☞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
封面图及配图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