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海关后、大窑沟......,老青岛市井生活的一个个缩影,是众多老青岛人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凝练了无数岁月沧桑。随着城市的变迁,那些凝聚了几代人回忆的老街、老建筑,许多早已是面目全非。随手拍下的照片,年后再次回眸,已然是翻天巨变。那些曾经非常熟悉的街景,似乎转眼间已是不见,成为城市记忆的一段过往......
小港一路,曾经的喧嚣逐渐淡去,街道安静的会让许久不来的人不知所措,那些承载着小港记忆的街道,如今早已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取代。
冠县路,曾经连接串起西部老城区的繁华,新旧时期的红灯区,也让这里至今被人不时提起。这幢外表漂亮的建筑,就是解放前著名的“平康三里”。如今的一条高高在上的快速路下,整条老街已找不到过去的一点踪迹。
宝山路小学,距后海沿仅数十米,与小港相邻,2007年随着小港拆迁项目启动而拆除5。
宝山路小学教学楼,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青岛市私立模范小学校,1929年迁至宝山路11、13、15号作为新校址,其后几经校名变更。青岛解放后,1950年初定名为青岛宝山路小学。
宝山路小学操场,2008年起,海关后由宝山路至冠县路、小港一路的老房子全部拆除,这座八十多年历史的老校,也随之消失于城市改造中。
大窑沟,桥洞子下有着太多人的记忆,照片左侧还有老字号的新港饭店,他家的甜沫味道绝佳。
几经改造的劈柴院,也许是沾了中山路和大鲍岛南段的光,一次次的改造,一次次的重来,花里胡哨的不知是不是它的风格。
潍县路曾经的繁华已成追忆,相比如今大鲍岛改造更新的南段,潍县路的北段早已是惨不忍睹。这条著名的历史老街,知名度仅次于中山路的“二马路”,仿佛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蓬勃生机。或许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尽量保留住历史传统的底蕴才是它们最好的结局。
潍县路83号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三层复式老楼。这里的居民都叫它百年老楼,2009年,全面启动了快速路三期的拆迁工作,潍县路83-85号老建筑也就此消失。
回望老城区,那老青岛耳熟能详的一条条老街,每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几代人的记忆。随着近些年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大,很多老街、老场景已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作为凝固的历史,很多老建筑也没能原汁原味修旧如旧的加以保留,亦是这个城市的莫大损失。
以上图片拍摄者为网友隋邦森,2007年回青岛时所拍。转眼已近二十年,缅怀那些熟悉的老街道 ,老城区的发展巨变,在给人们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在精神上失落了很多。记忆中,往日繁闹熙攘、市井生活百态的老城区依稀仍在眼前。日新月异的城市,在不断更迭中发生着变化,但我们也应当记住它们曾经的模样,记得它们曾经繁华亦或落寞的过往。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