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环球时报驻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青木 潘小多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叶满】编者的话:在2月底3月初举办的第三届深圳国际性能及定制改装汽车展览会上,车迷们摩肩接踵,展商们展示个性化改装方案;在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房车营地与民族风情交融,演绎出“车轮上的诗意远方”;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引擎的轰鸣声交织着观众的呐喊,22万车迷的热情让长三角的文旅消费链为之沸腾……这些鲜活的场景,正是中国汽车后市场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随着全国汽车保有量在2024年底达到3.53亿辆,这个被称为“汽车产业链大蛋糕”的万亿级市场,正逐步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动力。

为提振消费提供了巨大空间

汽车后市场,是指围绕汽车使用过程的各类服务与交易活动。从汽车的购置到最终的报废,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的需求涉及汽车保险、金融服务、维修养护、配件、租赁以及二手车交易等多个细分领域。

这些服务不仅满足了车主的日常使用需求,更催生了一系列消费热点,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

汽车行业分析专家许广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汽车后市场与汽车保有量密切相关,截至2024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53亿辆。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为汽车后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初步统计,现阶段仅汽车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两项的市场规模就已经突破2万亿元,如果考虑到汽车金融保险、租赁、改装、赛事活动等业态,市场规模或突破5万亿元。预计“十五五”期间,汽车保有量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态势,消费者也倾向于获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汽车消费体验,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汽车后市场的消费需求增长,使其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领域。

如专家所说,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是承载品质生活的移动空间,更加注重个性化、品质化和多元化的体验。汽车后市场能够满足消费者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


在海南文昌淇水湾驻车的车主支起车顶帐篷。 (视觉中国)

政策带来的红利也为市场增添了活力。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

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汽车后市场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新生态的形成,汽车后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不仅是一场生态服务的变革,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现象,为提振消费提供了巨大空间。

改装车主:迫不及待想开启春日露营

在汽车后市场这片广阔天地中,各领域参与者纷纷摩拳擦掌、积极探索。其中,房车露营等业态正成为汽车后市场的新增长点。各地的房车露营地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房车爱好者,带动了周边餐饮、购物等相关消费的增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以汽车消费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例解释说,目前,自驾游消费主要集中在周末短途游。汽车后市场的开发可以带动更多旅游消费,如房车改造、房车露营等。

对于一些目前没有购置房车的计划但又想体验旅居生活的人来说,床车改造成为一个选项。北京白领刘墨对《环球时报》记者分享说,趁着有国补,今年将自家的微型小轿车换成了SUV。“我很喜欢周末去周边自驾露营,换车主要是因为SUV方便改成床车。新车空间很大,目前我在后排座椅上安装了快拆螺丝,在窗户上贴了防窥降温膜。到了露营地,直接将后排座椅拆下、靠背放平,前面挂上坐垫延长板,铺上定制的乳胶床垫,一个享有风景的大床房便基本成形了。”刘墨开心地说道。他表示,自己还购置了搭电宝和户外用具,车顶还计划加装一个行李架系统和车边帐。“入了这个‘坑’才发现,想买的东西、想改的地方太多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开启春天第一场露营了。”

痴迷钓鱼的卢贺去年则将一辆“小面”稍加改造,变成了自己的“钓鱼车”。“我是找专门的厂家改造的,一共花了一万多块钱,改造完的车十分符合我们‘钓鱼佬’的需求。”他笑着说。

的确,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汽车改装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扩大。数据显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北京六地车主人均改装消费超过千元,贴膜、车体改色、升级汽车音响设备等方面的改装项目占整个汽改市场的85%。改装店通过提供专业的改装服务,满足车主对于车辆外观、内饰、性能等方面的个性化升级需求,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销售增长。

独立汽车分析师吴硕成对记者分析说,在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中,不仅市场参与者需要积极发掘商机,政策制定者也起着重要作用。以二手车交易和改装为例,政策的突破能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目前,改装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市场上存在违法改装等现象,这些行为必须予以打击和规范。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消费者存在合法的个性化改装需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改装后的车辆去车管所备案手续繁琐。这一复杂流程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导致部分需求被抑制,甚至使一些人放弃改装计划。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规范市场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改装文化流行较早的一些国家,汽车改装已经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德国埃森国际改装车展官网的消息显示,给汽车进行个性化改装这一趋势近年来在德国有增无减。目前德国汽车改装市场的规模超20亿欧元。德国大约有4000家修理厂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改装”这项业务,其中200家是专门从事改装的,约有1万人从事汽车改装业务。日本的汽车改装文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还将8月2日定为“汽车零部件日”,改装的普及性可见一斑。改装车给车主带来了很多乐趣,但也出现了无视安全规则的极端行为。改装采用的“副厂零部件”成为关乎驾驶安全的关键。2004年,日本掌握不同行业标准的汽车运动与特种改装设备协会、日本轻合金轮圈协会和日本汽车运动排气管协会合并成为日本汽车用品及零部件市场振兴会,该协会以实现汽车社会的安全与发展为使命,致力于规范和振兴汽车用品和零部件市场。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汽车文化等领域颇具潜力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作为一个庞大且多元的产业体系,汽车后市场正以巨大的潜力和多样的形式,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不过,汽车后市场仍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的阶段,还有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挖掘。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是未来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消费者在维修保养、电池回收利用、充电设施维护等方面的需求也将日益凸显。吴硕成对记者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其售后市场尤其是围绕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正逐渐成为一片蓝海。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电池银行等创新商业模式,一些车企正在布局换电业务。电池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其使用寿命有限,电池衰减后,虽不能继续作为汽车动力电池使用,但仍具有价值。目前,虽然市场上已有企业在尝试电池的梯次利用,但尚未形成规模,盈利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是汽车后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吴硕成提到,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汽车正转变为智能终端,软件升级及新功能推送将成为售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同时,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企业可以实现远程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许广健认为,深入发掘汽车后市场的消费潜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服务提供方层面,一是优化服务质量,汽车后市场长期以来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是关键;二是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创新性开发服务和产品,也可以考虑利用AI+构建深度融合的汽车后市场智能服务。在行业层面,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体系,开展评优活动,帮助整个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付于武也表示:“过去,人们常认为汽车售出后只需提供足够的维修服务和配件。如今我们倡导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贯穿始终。咨询、定期回访、针对性服务,以及围绕售后的保养、提升品牌价值的文化活动等,都是汽车后市场可以深入挖掘的领域。”

许广健告诉记者,汽车文化及相关衍生品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组织推广各类汽车展览、赛事等与汽车相关的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激发消费者兴趣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此外,汽车主题公园、汽车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建设,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汽车文化活动,打造汽车文化品牌,开发具有特色的衍生品,拓展汽车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汽车后市场的附加值。

3月23日在上海落下帷幕的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本届F1中国大奖赛的观赛人数再创新高,达22万人次。《2024年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F1中国大奖赛的直接经济影响达14.06亿元,并带动旅游、住宿、餐饮等消费。赛车文化不仅培育了2亿F1粉丝群体,更催生改装、周边商品、主题旅游等衍生市场,形成“赛事引流—消费转化”的闭环。

许广健还表示,二手车交易在汽车后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二手车交易的透明度不足、评估标准不统一、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他认为,应进一步盘活二手车交易等存量业务,支持企业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特色化运营,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