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强迫症(Harm OCD)是强迫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主要恐惧自己或他人受到伤害。

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对肢体伤害的恐惧、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攻击冲动(如杀害行为),以及涉及性暴力的有害行为(如针对儿童的性侵害)。

若一个人在无抑郁状态或无求死意愿时仍持续恐惧自我伤害,这可能是强迫症中的自杀性强迫观念(即自杀性强迫症),需与抑郁症引发的自杀念头或因身体疾病/痛苦而产生的求死想法区分。

关于自杀性强迫观念

本文旨在探讨强迫症中的自杀性强迫观念(即自杀性强迫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抑郁症相关自杀念头的差异。

但需强调:任何自杀念头都应被严肃对待,出现此类症状者需立即接受心理健康专业评估以确保安全。

需注意,存在自杀性强迫观念的个体也可能发展为真正的自杀意图。本文信息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非自杀性自伤

国际自我伤害研究学会(ISSS)将非自杀性自伤定义为“无自杀意图、不以社会认可为目的的故意伤害身体组织行为”(2007年)。

常见形式包括切割、抓挠、撞击、烧灼、撞头、刺伤皮肤等,这些行为通常用于缓解情绪困扰,实施者并无求死意图。自伤被视为应对情感痛苦或麻木的适应不良策略。

此类行为多始于青春期,部分青少年可能持续至成年。自伤常与人格障碍、焦虑或抑郁共病。

强迫症相关的自杀性强迫观念

自杀性强迫观念可能与伤害性强迫症或自杀性强迫症相关。患者虽无求死意愿,却反复出现死亡或自伤的侵入性想法或画面。

与真正企图自杀者不同,绝大多数自杀性强迫症患者恐惧自杀本身,甚至可能对自杀持道德抵触。

这类患者常担忧自己会失控或精神失常而实施不可逆的自杀行为。

部分患者自认为属于“纯强迫观念型”(Pure-O),即仅有强迫思维而无强迫行为。但研究表明,多数患者会通过心理仪式(如用积极想法覆盖、祈祷、计数、寻求确认等)而非外在行为来中和自杀念头。

过去认为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ERP)对自杀性强迫症无效,因其需消除强迫行为。但针对以心理仪式为主的患者,ERP已被证实有效。

抑郁症相关自杀念头

自杀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自杀意图,也非所有存在自杀念头者都会制定计划或付诸行动(如自杀姿态或未遂)。

美国自杀学协会(AAS)指出,至少半数自杀成功者患有抑郁症。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AFSP)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12.93人,自杀位列全美十大死因。

AAS强调,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较常人高25倍,且常伴随物质滥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风险。

强迫症与抑郁症的关联

约2/3的强迫症患者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重度抑郁发作。两病共病可能源于共享的神经递质机制(脑化学物质),亦可能与强迫症症状引发的无助感相关。

无论成因如何,两者均需同步治疗——未经处理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共病则会进一步升高风险。

治疗选择

抗抑郁药物常用于治疗强迫症及抑郁症,共病患者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正念训练对两种疾病均有效。

若存在自杀念头,请立即联系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

需注意:未经治疗的自杀性强迫症患者也可能发展为自杀行为。

作者:LuAnn Pierce

编辑:Chameleon

封面分享:Nicholas Stathopoulos

文章来源:

https://www.verywellmind.com/ocd-self-injury-and-suicidal-thoughts-2510599

预约心理咨询






关注我们的社 交 媒体获取最新消息,靠谱培训每月更新。

微信:大侠心理,bilibili:王大侠心理,知乎:王大侠心理,小红书:王大侠心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