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面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加剧等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耕地资源、提升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雅安市雨城区人大常委会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雨城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围绕“查、言、督”,持续打好问“粮”计、献“粮”策组合拳,以人大担当和作为助力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聚焦“查”字夯基础,问需于民察实情
“我们村土地零碎,耕种难度大,如果能进行整合,连片耕作,可以大大降低种植难度,大伙儿种地积极性也会提高。”
“现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如何培养接班人,改变土地无人耕种的现状是关键。”
“种粮食赚不到多少,不如种经济作物收入高。”
在草坝镇大元村村委会的院坝里,农户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耕地的事情,话匣子立刻就打开了。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全面摸清雨城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对策建议,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各镇、村开展调研,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询问、板凳会等形式,倾听老百姓意见建议,充分了解政府部门在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安排部署和推进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想法,通过倾听一线真实声音,掌握一手资料,力求摸清问题、找准病灶、寻求对策。调研结束后,及时召开座谈会,汇总问题建议,分析研判,集体会诊把脉,制定科学对策,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提交区委决策和区政府参考,为助力全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贡献人大智慧。
紧扣“言”字聚智慧,靶向施策提质效
“建议推动耕地保护由传统的‘制度约束’向‘信息化管控’转变,丰富监管手段,协同搭建多维度数据管理体系,着力构建集‘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防控体系和监管约束机制。”区人大代表张莉聃建议说。
近年来,人大代表们围绕耕地保护、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等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区镇两级人大坚持把督办代表建议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渠道,加强跟踪督办,及时了解进度,协调解决办理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政府推进解决。如“加强对耕地资源的日常巡查和抽查”“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等建议的落实,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印发《雅安市雨城区自然资源动态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动态巡查力度;深入开展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耕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回头看”,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2024年以来,雨城区相关职能部门拆除违法建构筑物12100平方米,恢复耕地面积18.15亩、基本农田面积4.47亩,有效遏制了新增违法用地上升势头。
强化“督”字抓落实,系统治理固根基
行走在碧峰峡镇三益村,平整的机耕路两旁,生机盎然的农田呈现出一幅“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景象。在这里,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片片低效田、“巴掌田”化零为整,有机更新了乡村空间形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雨城区人大坚持把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等工作作为监督的重点,常态督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等职能部门,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有序进行。区人大常委会连续多次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重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调研视察,督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投入,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粮食根基,全力夺取粮食丰收。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相关职能部门先后改良农田土壤2.24万亩、投入有机肥3641吨,衬砌渠道25.47公里、高效节水3290亩,整治山坪塘15座、蓄水池35个、提灌站16座,修建机耕路等66.67公里,农田基础设施改善明显,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农业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下一步,雨城区人大将继续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持续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推动形成耕地保护的强大合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来源:雨城人大
▌编辑:彭勇
▌审核:徐召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有关雨城的信息!